網站排隊上市,行業頻現天價融資,海外資本熱捧“中國故事”……2011年以來,中國互聯網行業在全球資本市場再次上演集體狂歡,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而隨著市場上樂觀情緒的過度蔓延,近期業界也再次響起“中國互聯網業正涌現泡沫”的聲音,部分細分行業已過度飽和,一些網站的價格也已遠遠偏離其自身價值,其風險不容小覷。
中國.COM迎來新一輪上市熱
自今年三月份開始,中國互聯網行業再次掀起新一輪上市熱潮,一大批網站爭相奔赴海外資本市場進行IPO(首次公開募股):3月15日,網秦天下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申請,計劃在紐交所IPO;3月30日,奇虎360登錄紐交所,融資1.75億美元;4月16日,人人網提交招股書,擬在紐交所上市;4月18日,盛大網絡宣布擬分拆盛大文學上市;4月21日,世紀互聯登陸納斯達克,同樣在當天,世紀佳緣提交招股說明書,擬在納斯達克IPO;4月22日,鳳凰新媒體向美國SEC提交上市申請……
正是基于對2011年中國互聯網企業上市時機的樂觀判斷,百度CEO李彥宏近期公開表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上市潮馬上就要到來,建議有實力的、收入接近上市要求的公司盡快上市。
據ChinaVenture(投中集團)統計,今年一季度共有112家中國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實現IPO,總計融資規模184.11億美元,而在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上市狂潮,預計2011年互聯網行業IPO企業數量及融資規模將繼續保持高位。
投中集團分析師馮坡認為,美國資本市場對TMT(數字新媒體)等新興行業的高估值,以及新興商業模式對原有中國互聯網市場潛力的挖掘,激發了美國投資者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美好想象,而對于中國互聯網企業而言,也迎來其上市的最佳時期。
資本“推手”使網站估值水漲船高
除了到海外資本市場扎堆上市外,今年以來國內互聯網領域的投融資也分外活躍,并日漸呈現出高估值趨勢,多家網站都順利拿到了巨額融資,其規模遠超以往紀錄。
今年4月上旬,京東商城宣布完成C輪融資,融資金額高達15億美元,創國內互聯網企業融資最高紀錄。隨后不久,團購網站拉手網宣布,完成1.11億美元的C輪融資。而在近日,城市生活信息指南網站大眾點評網也在上海宣布,公司獲得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
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甘劍平認為,互聯網行業在中國的前景光明,未來將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去上市,互聯網企業的市值預計也會越來越高。在最近6個月內,一些網站的融資額度不斷升高,而部分規模較小的企業也能以很高的價格融到巨資,出現了價格遠超企業本身價值的現象。
據投中集團近期調研顯示,除資金面等因素外,境外私募股權投資(PE)基金、新募人民幣基金對項目的爭奪,也令公司估值水漲船高。目前,國內互聯網公司融資時的估值市銷率(P/S)已接近20倍,較投資人普遍預期的10-12倍有明顯差距。
對于當前互聯網行業的高估值現象,BCC商霖華通咨詢公司TMT分析師郭成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Facebook、Twitter、Groupon等海外網站正式上市之前,沒有人知道這些題材確切的估值。但在未來幾年,一些依靠這些題材獲得高估值、上市的國內互聯網公司,仍存在著被擠出市場的風險。”
市場過熱引發互聯網泡沫隱憂
隨著市場過度火熱,新一輪IPO高峰的臨近,以及天量融資故事的不斷刷新,在部分業界人士看來,受資本的逐利本性影響,當前的互聯網熱潮或已蘊含著泡沫成分。
近日,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就將中國互聯網赴美上市熱潮形容為“新一輪互聯網泡沫”,稱“與十年前美國互聯網公司掀起泡沫所不同的是,現在掀起泡沫的是中國互聯網公司”。
“目前來說,市場存在泡沫是肯定的。”郭成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但這個泡沫并不是指整個互聯網行業估值過高,而是市場對于某些題材反響過于熱烈。在他看來,社交網站、網絡團購、電子商務,都屬于這樣的過熱題材。
針對中國互聯網行業現狀以及可能出現的互聯網泡沫,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理韓治瀾表示,隨著中國互聯網市場等待發行的公司逐個上市,預計市場對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會下降,同時新發上市的“稀缺溢價”優勢會逐漸消失,但如今的互聯網市場不會像2000年前后曾經出現的互聯網泡沫一樣破滅。中國互聯網市場正處于長期增長的早期階段,目前海外投資者對中國互聯網企業“求大于供”的狀況預計會逐漸趨向平衡,而市場支持的永遠是那些盈利能力強、高增長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馮林則認為,存在泡沫代表互聯網企業的繁榮,但值得警惕的是這個泡沫正在快速擴大。與創業板帶動的PE泡沫不同,目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泡沫更多是另一種“輸入型通脹”。Facebook、twitter、Groupon等海外的新概念互聯網創業公司沒有上市,卻已經獲得巨額估值。這些海外網站在中國的追隨者們,其遠遜于美國同行的盈利能力可以用“中國因素”來彌補,但連續巨額融資無法掩蓋背后現金流的快速枯竭。
(記者 高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