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市場正銷售火爆的互聯網電視,近日因版權問題成為焦點。先有廣電總局發通知整治互聯網電視市場,后又傳來消息,互聯網電視市場主力TCL因版權糾紛成為被告,這是我國首例電視制造企業因涉嫌影視侵權而被告的案件,這似乎印證了一個觀點:任何沾上互聯網視頻的企業,都可能進入侵權“雷區”。專家普遍認為,互聯網電視市場巨大,但如果無法逾越版權問題,它的發展將會“觸礁”,這塊可口的“冰激凌蛋糕”也會很快融化。
互聯網電視遭遇版權煩惱
廣電總局上周末發布的一紙文件把國內彩電企業的老總們急得團團轉,這個名稱很長的文件即《廣電總局關于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近期一些企業為謀取不當經濟利益,未經行業主管部門批準和著作權人授權,擅自將互聯網上的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隨意傳送到電視機終端供用戶收看,嚴重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擾亂了互聯網視聽節目傳播秩序。廣電總局要求,廠家必須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才可開展互聯網電視業務。
而就在通知公布后三天,即8月17日,TCL因互聯網電視陷入版權漩渦。影視數字發行商北京優朋普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朋普樂”)正式對TCL提起訴訟,稱TCL生產銷售的MiTV互聯網電視機,利用互聯網作為傳輸途徑,大量向用戶傳送未經版權人授權的盜版影視節目,存在使影視盜版在更大用戶群內蔓延升級的嚴重后果。
優朋普樂同時將研制開發網絡電視軟件PPS的上海眾源網絡有限公司及銷售商國美電器分別列為第二和第三被告,向法院提出訴訟。
這宗案件是我國首宗電視機生產制造企業因涉及影視侵權而被訴上法庭的案件,如果解決不好,很可能重蹈學習機生產廠家的覆轍。學習機廠商曾大量使用出版社產品忽略版權問題導致承擔巨額賠償。此外,這起案件似乎印證了一個觀點:任何沾上互聯網影視播放業務的企業,都可能無法逾越侵權這一“雷區”。此前迅雷、暴風影音等下載及播放服務商在進入互聯網視頻播放后隨即便成為侵權被告。
明年300億元市場面臨“搶食”
事實上,國內生產互聯網電視的并非TCL一家,國內品牌創維、海信、長虹等自今年3月起,紛紛推出帶有上網模塊的平板電視,而外資品牌如三星、LG等也進入了這塊市場。
工信部旗下奧維咨詢副總經理文建平對記者分析:“今年以來,互聯網電視在國內得到迅速發展。從目前來看,像TCL、創維等企業的互聯網電視銷量已占其總銷量的30%左右。從整個市場來看,互聯網電視的銷量占整體平板電視銷量的15%-20%。”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今年我國平板電視的銷量大約為2100萬臺,若按照15%-20%的比例計算,今年國內互聯網電視的銷量將達到 300萬-400萬臺。“按照每臺互聯網電視5000元計算,今年互聯網電視的規模將達200億元。”文建平預計。同時他預計明年互聯網電視的增速將超過 50%,這意味著互聯網電視明年的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
在TCL互聯網電視成為糾紛主角后不久,騰訊科技對互聯網電視的一項調查顯示,61%的用戶希望電視能接入互聯網,74.69%的網民更愿意使用電視看網絡視頻,86%的網民則期望通過電視視頻聊天。預計到2011年,將有1億的電視用戶可以在電視上觀看互聯網視頻。互聯網電視市場前景之巨大由此可見一斑。
利益方都想分蛋糕
在家電市場觀察員劉步塵看來,互聯網電視近期成為話題焦點,TCL成為被告,暴露出這個新產業有其改進之處,更凸顯了這個產業市場巨大,必定引來各方對利益的角逐。
卓智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姚克楓介紹說,互聯網電視市場的利益各方包括版權方和被許可方,版權方中則包含了原始權利人與繼受權利人,電視企業在版權使用關系上處于被許可方的地位。在TCL案件中,TCL是被許可方,而優朋普樂則是繼受權利人。
姚克楓認為,電視廠商在未獲得版權方許可的情況下擅自提供播放或下載影視劇,該行為實為傳播盜版的行為,應被定性為侵權。
版權方在遭受了盜版侵權后,通過訴訟或投訴等方式的維權行為受到法律保護,如果電視企業未經許可擅自提供影視劇,必然損害了版權方的利益,版權方通過維權制止侵權是合法、也是應該提倡的。如果電視企業想要提供影視劇的播放,無論通過電視臺、互聯網還是其他形式的網絡傳播,都必須取得權利人的同意,并按照權利人的要求支付報酬,否則就是盜版。
除了版權方和被許可方等利益方外,姚克楓認為,對互聯網電視市場實施管理和制定規范的工信部、版權局、廣電總局等部門也成為這個市場利益“角逐”的關鍵。
“廠商如果想進行產品創新、跨界發展互聯網電視,其對版權內容獲取的合法性將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環節。而如何做到各方‘利益均沾’是互聯網電視能否繼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劉步塵強調。
彩電廠商“喊冤”
其實,這次官司不但讓TCL頭疼,也讓國內其他互聯網電視制造企業頭疼。
國內一家彩電企業就抱怨,彩電企業也是受害者。彩電企業在版權方面非常謹慎,作為非視頻提供商,此前他們也跟版權合作方簽署過協議。同時,彩電企業紛紛感覺冤枉的是,彩電只不過是一個接收裝置,為什么用筆記本電腦上網看盜版電影,電腦廠商沒有責任,反過來,用互聯網電視提供下載影視劇,彩電廠商就應該承擔責任?
針對這種疑惑,姚克楓解釋:“通過電腦看網絡視頻或看盜版光盤,電腦制造商并沒有參與其中,即電腦制造商沒有傳播盜版的行為,如果電腦制造商直接向終端客戶提供盜版網絡視頻或者盜版光盤,電腦制造商同樣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如果確定是電腦制造商提供的盜版,版權部門可以管理,并非無人監管。而互聯網電視提供下載影視劇與此不同,如果影視劇的提供者就是互聯網電視的制造者,那電視制造者成為被告是必然的,也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姚克楓認為,如果電視企業提供下載或播放是通過網絡傳播的形式,將要受到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約束,廣電總局有權依照規定要求該類企業申辦許可證,如果未取得許可證則不能運用網絡的形式予以傳播視頻內容。
全國律協知識產權委員會執委李德成律師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曾認為,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判斷電視機企業是否侵權需要綜合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不能簡單說電視機有下載電影作品的功能就構成了侵權。他認為,任何一項技術,如果具有侵權的實質性功能的話,都不能說這個功能就應該被禁止,因為它還可以用來干其他的一些好事,不能給新技術的實施增加過多的任。
專家擔心被“一棍子打死”
令劉步塵等專家感到擔心的是,這次官司以及廣電總局的通知會影響到互聯網電視在國內的發展,從而影響國內企業在這個新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
前幾年,由于缺乏核心技術,我國彩電企業在平板電視發展過程中,市場份額逐漸被外資“蠶食”,國內品牌一度失去“半壁江山”。不過,在去年年底特別是今年年初國內主流品牌推出互聯網電視后,外資的優勢逐漸被打破,國內品牌成為銷售主流。
比起打官司,更讓廠商頭疼的其實是早些時候廣電總局發布的那則有關規范互聯網電視的通知。因為早在2005年,盛大就基于互聯網電視理念推出了 “盛大盒子”,通過“盛大盒子”,用戶可以在電視上點播、下載互聯網內容。但“盛大盒子”次年即被廣電總局叫停,光榮地成為“烈士”。當時,廣電總局稱,凡是未獲得許可證而把互聯網內容搬上電視機的行為,均在被叫停之列。
在互聯網電視市場萌芽之時,任何的行業動向及政策法規都將決定著行業和企業的去留。
令彩電企業老總大感緊張的廣電總局通知明確規定,廠家必須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才可以開展互聯網電視業務。但是,要取得許可證談何容易?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第八條規定:申請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必須是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單位。而目前相當部分的互聯網電視或機頂盒生產企業都不符合這一性質,大量的網絡內容提供商更非國有控股。據悉,截至目前,獲得互聯網電視牌照的只有上海文廣、央視、南廣傳媒、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數家機構,新浪、迅雷等網站被排除在互聯網電視的合作方之外。
不過,與“盛大盒子”命運可能不同的是,盡管被廣電總局發通知警告,但電視廠商們還有工信部可以“依靠”。記者通過有關渠道了解到,通知一出,企業老總們紛紛火速前往工信部“求救”。
據悉,工信部近期已與各廠商就通知涉及的問題進行商談,而工信部此前已與廣電總局進行了非正式溝通,廣電總局認為互聯網電視可能將對傳統電視臺的收視率和收入造成沖擊,且網絡下載的內容參差不齊,又涉及到版權問題,因此主張從嚴監管。
昨日,工信部旗下的中國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向記者透露,工信部近期正召集彩電生產企業集中聽取意見,三網融合是大勢所趨,廣電總局在通知中也明確提出這一點。所以希望廣電總局能從寬規范,適當引導這個產業的健康發展。最終裁決有可能要交由更高決策層來定奪。白為民透露,下周有可能會出結果。
企業如何越過“雷區”
擁有豐富知識產權糾紛經驗的姚克楓認為,互聯網電視是一個新的行業,TCL版權糾紛肯定不會是惟一一起有關互聯網電視的版權糾紛。
姚克楓提醒,生產互聯網電視的企業可能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法律風險。因為在眾多視頻網站中,目前與電視機廠商合作的包括迅雷、PPS等,這些網站最大的特點正是本身所面臨的版權法律風險極高,經常成為出品機構和其代理發行公司的訴訟對象,一旦面臨法律訴訟,電視機廠商就成為殃及對象。
“電視企業應當高度樹立版權意識,清楚細分版權分類,不要以為拿到放映的權利就可以在任何媒介上通過任何形式予以播放,這是錯誤的思維方式,版權分為不同的種類,不同種類的版權形式都受到法律的保護。”姚克楓強調,“‘信息網絡傳播權’是版權細化分出的一個單獨的權利,對于版權形式的多樣性,電視企業應當提高注意義務,不要盲目跟風,應當在新的商業模式出現以前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否則未經網絡版權權利人同意而傳播視頻,就是傳播盜版的侵權行為。”
姚克楓還提醒,電視企業有義務也必須交版權費,否則版權人花巨資制作的影視劇,被電視企業無條件給予播放,必然損害了版權人的利益,減少了版權人的經濟收入,如盜播行為不需交版權費,必然嚴重打擊版權人的積極性,影響制作優良的影視劇,最終損害的也將是社會的利益。
TCL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梁啟春坦言:“網絡化是彩電產業的方向,TCL還會大力發展。但是這個市場確實需要規范,我們也會配合相關的部委進行一些細節的出臺工作。”
據悉,在未來的版權保護方面,TCL已與華納等眾多國內外影視公司商討版權保護措施。并已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在開發內容數字版權加密和保護技術。
“從目前發展來看,互聯網電視是未來彩電的發展趨勢,互聯網電視也是國內彩電產業在市場形成話語權的有利因素。相關政府要做的是適當引導其發展,而不是阻止其發展。”劉步塵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