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姐最近通過某團購網站購買了一個特色冰淇淋蛋糕,原本300多元的蛋糕只要通過該團購網站購買只需五折,付完錢黃小姐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瀏覽了這家蛋糕店的官方網站,結果卻十分沮喪地發現,原來只要在網站上下單都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折扣,折算下來與她在團購網站上的購買價格并沒有相差太多。
其實,如果與另外一些人相比,黃小姐的經歷已經算幸運的了。當一部分用戶確實通過團購網站而享受到極低的折扣之時,也有些用戶正在為這個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而埋單。
問題
近日,1288團購網因為低價吸引用戶付款卻始終沒有發貨,最終而被警方調查,但有相當一部分用戶已經因此而遭受了財務損失。
而這只是團購網站問題的冰山一角,一位團購網站業內人士進一步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了團購網站當前面臨的問題。
一位不希望透露姓名的團購網站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最常見的一種團購陷阱是承諾的發貨時間到了無法發貨,也就是對縫不成功(消費者團購達到一定人數后團購網站和商家未談攏),或者虛報參加團購人數,到最后成型之時達不到團購標準。
此外,還有一些問題包括,消費者團購后去進行消費時受到商家的歧視,沒有第三方付款渠道的團購網站,一般存在較大風險。
從原先紅極一時的電子優惠券企業再到如今遍地開花的團購網站,折扣類網站的商業模式幾經變遷。隨著美團網、拉手網、一起團、F團等出現,不完全統計顯示,從3月到5月的兩個月時間里就涌現出了三四百家。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主任胡延平表示,事實上當前團購網站在內地已經超過1000家,“已經是千團大戰,但是大部分都是低水平重復建設,可能大部分網站并不能獲得投資。團購網站未來發展方向會更加趨近于本地化,并逐漸滲透到電子商務網站和社區等分類網站。”
效仿
如果登錄這些網站不難發現,不同網站之間具有相當高的相似性,就連推廣的內容也大同小異。
所有這些網站都有一個共同的模仿對象,那就是美國的Groupon。Groupon成立于2008年11月,但該網站只用了7個月就實現盈利,截至今年5月,注冊用戶達到500萬,估值達到13.5億美元。
Groupon的成功迅速引起了其他網站的效仿,其中包括美國的Buywithme.com、歐洲的Citydeal.de、英國的Snippa、Wowcher.co.uk、德國的CityDeal.de等,更如火如荼的則是中國市場的模仿者。曾經創辦校內、海內、飯否的創業者王興也憑借美團網加入了這個行列。
與Groupon一樣,中國的這些團購網站每天只提供一款產品,通過用戶的電子郵箱推送給消費者。對于商家來說,這種定向推動無疑對產品品牌以及吸引用戶流量都有好處,對于消費者來說,能以更低的價格獲得希望購買的產品,而團購網站則通過與商家分成獲得收入。
王興表示,團購模式可以概括為C2B模式,有了C(消費者)再去方便地撬動B(商家),因為像餐廳、瑜伽、洗牙等這些B的固定成本很高,空著就白空著,而邊際成本很低,如果能夠通過折扣吸引用戶填補這些空白,對于B和C都是有利的。
但是,對于紛紛躍身跳入團購市場的中國網站來說,團購網站在頁面設計、商業模式上幾乎可以完全照搬,而且與其他的互聯網模式不同,該模式從一開始就可以回籠資金,無須經過漫長的“燒錢期”。
由于完全沒有技術門檻或者商業模式門檻,國內不少創業者對于團購網站開始了瘋狂模仿。不少不具備足夠經濟實力的網站開始打著“團購”的幌子欺騙消費者,比如原本只有幾個人訂購的商品,在一些團購網站上卻被注明團購人數已經達到數千人,甚至有的用戶在團購了之后,才發現商戶已經停止營業了。
難度
24券的創建人杜一楠認為,團購網站真正難做的并不是線上交易,而是做好售后服務和用戶體驗,“并不是單純把東西掛出來賣,賣完就完了,還有網站運營、與商家的合作、跨區域操作等。”
戈壁創投基金合伙人劉國楊也認為,雖然如Groupon類似模式的團購網站目前在中國有很多,但實際上這是個入門門檻不高,但競爭門檻不低的行業,需要公司團隊與商家有良好的開發和互動,并對消費者行為習慣有很好的把握。
由于整個行業才剛剛起步,最多只能算嬰兒期,資本的介入以及行業的整合將促使團購網站進入一個不同的階段。
杜一楠認為,資本的大規模進入將推動行業的并購、整合和洗牌,并且支持整個產業迅速壯大,最終支持至少1~2家公司成功上市。
劉國楊也指出,雖然中國的團購網站都是Groupon模式的復制,但基于中國市場的不同需求,部分團購網站會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行業整合與創新將產生最終的優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