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根據工商總局出臺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通過網絡從事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的自然人,應當向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的經營者提出申請,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實身份信息。 中新社發 呂建設 攝
中新網7月1日電 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今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第一部規范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的行政規章,該《辦法》的實施也標志著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初步納入了法制化的軌道。
該《辦法》對網絡商品經營者和網絡服務經營者的義務、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的經營者的義務、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的監督管理等進行了規定。根據這一辦法,通過網絡從事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的自然人,應當向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的經營者提出申請,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實身份信息。 這意味著,個人網上開店將實行“實名制”原則。
實名制對多數網店影響不大
雖然網店“實名制”受到業界廣泛關注,但據記者了解,此次實名制的實行對目前的大部分網店沒有太大影響。因為在此之前,國內主流網絡交易平臺如淘寶網、拍拍網以及百度有啊等已經實現了實名制,網店經營者在申請開店的時候,必須提交個人的身份信息。
記者從一些網購平臺了解到,目前對于賣家進行的審核主要有兩個步驟。第一步先是索要身份證明,然后在公安系統進行實名制核實,確認身份證信息屬實;第二步再在銀行卡系統進行身份證與銀行卡信息核實,用于確認開網店的賣家就是身份證信息顯示的本人。
對于網店實名制,很多網店主對此表示支持,認為網店實名制無疑將促進網店的誠信經營,使得整個市場更加規范。實名制只是增加了一道強制程序,但網絡交易卻從此擺脫了“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
如何征稅成關注焦點
網店經營者對網店實名制表示支持的同時,也對實名制之后可能出現的征稅問題產生了擔憂。根據暫行辦法的第十條規定,具備登記注冊條件的,依法進行工商登記注冊,而登記之后是否要納稅,自然成了網店主們最為關心的話題。
有網店主表示,如果國家真的對網店征稅,這個市場將會更加規范。不過,征稅之后,成本自然就轉嫁給了消費者。因此,網店主擔心,對網店進行征稅可能會增加網店的運營成本,從而導致網絡商品的廉價優勢喪失,給中小網店的經營帶來困難。
對此,有專家建議,對小規模的網店,應該采取減稅或者免稅的態度,這樣的話才能體現出稅收的杠桿效應,因為稅收作用不光是繳納財政稅收,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鼓勵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包括創造就業崗位等等。也有專家表示,目前對網店征稅還存在一定困難,需要有關部門出臺進一步的實施細則。
工商總局:開展全面普查 建立網絡經濟戶口
日前,國家工商總局發布了關于認真貫徹實施《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各地工商機關對網絡商品和服務經營主體開展一次全面普查,重點查清本地區網絡交易平臺開辦的數量、規模、分布和類別,同時,認真做好立檔建戶和電子數據庫建設工作。
工商總局在指導意見中指出,通過對網絡經營主體開展全面普查,建立網絡商品和服務經營主體經濟戶口是實施監管的基礎。
據統計,我國有網上購物經歷的網民已經超過一億人,去年國內網絡交易規模已經超過2600億元,據商務部提出的網絡購物發展的主要目標稱,力爭到“十二五”期末網絡購物交易額達到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部分電子商務發展起步較早的地區達到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