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種中藥材 2010年 84%漲價 平均漲幅109%
2011年
70%以上漲價
個別漲幅超過400%
“簡、便、驗、廉”一直是中醫藥引以為傲的特色,但是如今,中藥材價格一路飆升,“廉”已不復存在,很多人戲稱其為“藥你命”。在加重患者負擔的同時,中藥材持續漲價也重創了與之相關的各行各業,多種問題隨之暴露。有專家指出,如果再這樣漲下去,中醫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嚴峻挑戰,未來命運堪憂。
“平民”搖身變“貴族”
患有甲狀腺疾病的葛女士在一位老中醫那里看病兩年多了。以前老中醫經常強調,他開的方子里都是一些“物美價廉”的藥材。的確,以前一副七日量的中藥只有幾十元,后來逐漸漲到一百多、二百多,最近這一次抓藥,竟然超過三百元。葛女士向藥店工作人員詢問:“是不是方子里增添了比較貴重的藥品?”得到的答案是沒有,主要是方子里所含的每種藥材的價格幾乎都漲了,總價格自然升高了。
不僅如此,以前比較便宜的“平民”中藥,現在幾乎都搖身一變,成了“貴族”。
田小姐患有慢性咽炎,每次咳嗽,田小姐就直接到藥店買點川貝金銀花、羅漢果、胖大海等清咽潤肺的中藥。最近她來到同仁堂藥店,想買一些川貝用來燉梨,結果發現,1克川貝已經賣到7元錢。如果按照一只梨配5克川貝計算,那么一次就是35元,10次就要350元。對于工薪族的田小姐來說,這筆開銷已經有點難以承受,“再這樣漲下去,以后連咳嗽都治不起了。”
常用中藥材領漲影響大
近日,黨參、黃芪、麥冬、山茱萸等引領了新一輪漲價潮,與去年同期相比,漲了不止一倍。和之前的漲價中藥材品種不同,此次漲價的都是“民生”中藥材。
據介紹,此次漲價品種中,黨參、黃芪等都屬于用途廣泛、用量大的藥材。例如黨參,去年5月黨參價格為每公斤15元左右,現在的價格為每公斤55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麥冬也由去年同期的每公斤50元左右漲到每公斤100元左右。中藥材天地網統計數據顯示,近3個月黃芪價格同比上漲過半,山茱萸價格則從去年年初的每公斤十幾元漲到現在的60元,其價格還曾一度達到八九十元。
中國中藥協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市場537種中藥材中有84%漲價,平均漲幅為109%,漲幅超過100%的品種多達96個。進入2011年以來,情況更是不容樂觀。今年4月與去年4月相比,所監測的537種中藥材中,七成以上價格上漲,個別品種漲幅甚至超過400%。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張偉日前指出,中藥材現在正處于十年來最快的漲價時期。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蔣二國表示,中藥材價格今年還將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且近期無降價趨勢。商務部日前也發出預報,隨著中藥材廠家和企業采購旺季的到來,中藥材市場需求量還將增加,中藥材價格指數仍有上漲空間。
可能“吞噬”醫改成果
雖然中藥材價格大幅上漲,各省藥品招標卻仍接連傳來價格降低的喜訊。如此不“匹配”的格局,讓人不免生出一些疑惑。這些超低價格的藥品,為什么能夠不受市場因素的干擾?
在國家藥監局發布的第三季度藥品質量公告中似乎可以找到答案:日前,在國家和地方藥監局的基本藥物抽檢中,不少中成藥因為不合格而被通報。強力枇杷露、小柴胡顆粒等中成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偷工減料,含量不符合規定。
據了解,我國的中成藥,特別是那些進入基本藥品目錄的,都要接受政府定價。既然不能提價,那么只好在含量上“節省”了。對此,國家藥監局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深入開展基本藥物的生產和質量監督檢查工作。
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藥養醫現象消失在即,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逐步建立,相信不久以后,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會日益完善,醫改的成果將惠及千家萬戶。在各級政府努力為解決老百姓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竭盡全力的關鍵時刻,這些不良企業的做法,有可能“吞噬”醫改的成果。相關部門若不趕緊采取措施,長此以往,就會出現看得起病、吃不起藥,或者吃得起藥,療效卻失去保障的狀況,那么,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也只能淪為一紙空談。
亟待加強中藥材行業調控
“又要馬兒跑,還要不吃草”,顯然不能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中成藥生產企業對于不斷增加的成本叫苦連連,有藥企表示已陷入生存危機。另一方面,有人指責政府職能部門對中藥材價格的監控缺失,企業借機哄抬價格,導致中藥價格虛高。到底是誰在推動中藥漲價?國家能不能給中藥材定一個指導價格?
“中藥材價格的難題就在于這個指導價如何定下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藥用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肖培根明確表示,“定價標準就需要有質量標準,但是中藥目前就缺這個,這也是一直困擾中藥材發展的命門所在。”但在投資者看來,中藥材的投資價值方興未艾,這種“無標準”正是獲利的最好時機。
對于中藥材價格波動問題,人大代表閻希軍在今年“兩會”上建議,“建立基本藥物中藥品種的藥材戰略儲備機制,由國家設立藥材儲備中心,必要時由各儲備中心組織實施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涉及的藥材適當儲放,抑制中藥材價格的大幅波動,通過發揮各地方政府的作用,實施區域藥材分級儲存,逐步形成國家藥材戰略儲備體系。”
此外,應大力實施中藥材價格的國家宏觀調控,制定科學的藥材定價體系,同時建立區域性中藥材聯盟,從而形成集群優勢,達到穩定中藥材市場的目的。
本報記者 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