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非要使用暴力
不少受訪者認為,醫療暴力事件頻發,是醫療體系內長期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等一系列矛盾集中爆發的結果。“患者對醫療行為不滿意本可以投訴,但為何非要使用暴力,這值得深思。”
北京患者張女士說,在醫患關系中,從雙方首次接觸起患者便處于弱勢地位,比如,掛號難催生了托關系、走后門,送紅包、吃回扣也是公開的秘密;一些醫院對病人的診治檔案嚴密封鎖,導致醫患信息不對稱等。而一旦患者經歷一系列不公平后仍未達到預期治療效果,難免產生過激行為,將怨氣統統撒給醫院和醫生。
一位在北京某三甲醫院工作的醫生表示,近年來,醫患糾紛之所以愈演愈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加劇了醫患間的不信任感。

“因醫患間不信任導致的醫療暴力事件,反過來又使醫患關系急速惡化。”南昌市第三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吳英說:“現在,醫生戒備患者,患者不信任醫生,醫生從‘白衣天使’變成了‘白狼’。”
而在醫患關系緊張的當前,醫生人人自危,部分醫生為了自保,傾向于讓患者多做檢查,另有一些醫生對風險較大的手術,能躲則躲。
南昌市第一醫院醫務科長熊勤蕓稱,確實存在少數醫生故意夸大病情、手術風險、手術并發癥的情況,但這是醫療暴力事件頻發下醫生的不得已而為之。
中國醫師協會今年對北京、河北、廣東等11省市近6000余位各層級醫師進行執業狀況調查的問卷顯示,近八成醫師不希望子女從醫;約49%的醫療工作人員對目前執業環境不滿意,滿意率僅19%,很多醫生對執業環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是恐懼。
醫療暴力事件帶來的更大危害是束縛醫學事業發展。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主任委員凌鋒認為,如果醫生整日誠惶誠恐、忐忑不安,時刻防暴力襲醫,勢必變成“戴著鐐銬跳舞”,還有何精力發揮正常的醫療水平、專注于醫療技術的提升?
南昌市第三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欒燕說,在有一定把握的前提下,醫生冒一些風險對救治患者有利、對醫學科學發展有利。但暴力襲醫束縛了醫生手腳,直至無人敢做風險大的手術,“從長遠看必將導致醫學的倒退。”
“從長遠看,醫療暴力沒有真正的受益方。”南昌市第二醫院院長車達平說。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