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導始終是首選”
相關專家認為,醫患糾紛說到底還是人民內部矛盾,“疏導始終是首選”。在現有處置方式不被群眾信任、無法發揮作用的情況下,亟需采取三大舉措:
第一,加速構建公平、公正的醫學鑒定機制。目前,醫患糾紛愈演愈烈的根源在于缺乏公平、公正的醫學質證程序。醫療訴訟律師劉曄等人建議,需要盡快改變醫療事故鑒定機制,通過組建醫學鑒定專家庫、匿名抽簽、增加鑒定專家強制出庭質證程序等舉措,以保證醫學鑒定的獨立、公正。“最關鍵的是,醫療事故鑒定專家應在鑒定結論上簽字,以示對鑒定結果負責。”
第二,組建公開、公正、快速、有效的醫患糾紛調解機制,探索建立醫療傷害賠償制度。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認為,因通過法律訴訟途徑獲得的賠償較少,所以很多患者不愿通過司法途徑維權,反而更愿意選擇獲利更多的“鬧事”,最終釀成暴力事件。

據《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南昌市正籌建醫患糾紛調處中心,專門受理調處南昌市和江西省直醫療機構的醫患糾紛;建立約束性機制,把醫患糾紛的主陣地從醫院引導到調處中心。調處中心計劃按照床位向每家醫院預收賠償資金,一旦認定醫院有責,可立即向患方足額賠付。
第三,建立聯動機制打擊暴力襲醫行為。一些基層干警反映,醫療暴力事件原因復雜,需要綜合治理,要建立公安、衛生部門以及地方政府的聯動機制。“當然,要認識到絕大多數患者是通情達理的,對患者應區別對待,以防進一步激化矛盾。對以煽動醫療暴力事件從中獲利的鬧事者應予以嚴懲。”
南昌市公安局百花洲派出所所長吳德智說,醫鬧并不是突發事件,每次醫鬧信息公安部門都能提前得到,也會通知當地政府。如果鄉村干部敢于負責、提前介入,參與暴力襲醫者甚至連村莊都出不了。他建議,把處置醫療暴力事件納入鄉鎮維穩考核體系,對村鎮干部進行問責,從源頭上制止基層干部煽動暴力襲醫的行為。(劉菁 沈洋 周寧 周劼人 王思海)
上一頁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