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夜成人片_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_国产精品人妻_国产精品无码av无码_内射白嫩少妇超碰_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hd

  315投訴、打假維權首選網絡平臺 
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速遞 > 醫療健康 >

超重男孩被肺炎奪命 “120”關鍵時刻靠不住

時間:2009-08-26 09:36來源:未知 作者:歐欽平
  

  生命危急時刻你會想到誰?

  120,在北京,還有999。

  當城市越來越大道路越來越堵,當人口越來越多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一個統一、迅捷、專業、高效的急救體系,自然成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一環。

  然而接連出現的狀況讓一名干了十多年的急救醫生意識到,這個城市的急救體系自身有恙。

  一家獨大時代

  上世紀90年代中期,120每年的調度受理電話只有4萬多次。

  而到了2006年,在有999分庭抗禮的情況下,120的調度受理電話已接近20萬次。

  “作為一名急救醫生,同時為人父母,看到這樣的事情真的很難過。”談及朝陽區19歲男孩宋騰之死,坐在記者對面的譚帥(化名)表情凝重。

  他說這雖然是一個有其特殊性的個案,但這樣的事遲早會發生,因為北京的急救體系存在諸多深層矛盾。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譚帥大學畢業后進入市急救中心,成了一名急救醫生。他說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是想好好看看這個社會,“和那些待在醫院的同學相比,我這些年看的人和事肯定比他們多”。

  他的這份熱情至今未減,每次出診還是很興奮,“我老婆說我出診的時候和不出診的時候相比,回家話都多一些”。

  據譚帥回憶,那時市急救中心只有百十號急救人員、七八十輛救護車,不到現在的五分之一,而且當時還沒有999。

  不過他說那時北京沒現在這么大,人沒這么多,路也沒這么堵,“那時主城區也就到三環,從和平門出發跑一趟通州、門頭溝都很快。夜里有兩輛車在外頭轉悠,全北京都夠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120每年的調度受理電話只有4萬多次。而到了2006年,在有999分庭抗禮的情況下,120的調度受理電話已接近20萬次。

  市急救中心成立于1988年,前身為成立于1955年的市急救站。1988年,全市統一的急救熱線電話亦變更為120。而從1979年開始,各區縣相繼建立急救站,與市急救站聯網協作。

  據譚帥介紹,直到他參加工作那會兒,市急救中心及其直屬的幾個急救站仍然承擔著絕大部分來自120調度系統的出車任務,只有很少一部分任務會派給各區縣的急救站。在120之外,各區縣急救站也有自己的熱線電話,但業務量不大。

  這意味著全市絕大部分出車任務都由市急救中心完成,無須與其他部門協調,調度指揮相對迅捷,監管亦更加直接。

  市區兩級博弈

  到2008年,全市掛120牌子的急救站約200個,其中只有約20家直屬市急救中心,其余均隸屬各區縣。

  隨著急救業務的快速增長,市急救中心不得不將更多任務分給各區縣急救站。與此同時,各區縣急救力量逐步壯大,問題開始變得復雜。

  到2004年,市急救中心及其直屬急救站出車次數與各區縣急救站已基本持平。5年后的今天,前者出車次數已降至120調度受理電話的三分之一,后者出車次數則升至三分之二。

  另一組數字對比更加明顯,到2008年,全市掛120牌子的急救站約200個,其中只有約20家直屬市急救中心,其余均隸屬各區縣。

  這意味著120系統的大部分出車任務,市急救中心接警后須與各區縣急救力量協作完成。

  因為10個遠郊區縣地域廣闊,市急救中心很難掌握細致情況,120實行“二級調度”。作為城八區中惟一的例外,朝陽區也實行“二級調度”,其他7個城區則實行“直接調度”。

  因為多了一個中間環節,“二級調度”反應速度不如“直接調度”,在信息的準確傳達方面亦不如后者。

  譚帥說真正麻煩的是監管環節,市急救中心直屬急救站人員車輛如果出現問題,調查取證及處理都相對簡單。可如果問題出在各區縣急救人員身上,調查處理就復雜了。

  譚帥舉例說,朝陽區的患者如果遇到問題需要投訴,肯定先找市急救中心。如果問題出在朝陽方面,市急救中心只能要求朝陽方面給予答復并轉告患者;如果患者對這一答復不滿,市急救中心只能讓患者直接與朝陽方面交涉,而無權直接調查處理。

  市急救中心主任張永利2007年在接待市人大代表調研時坦言,他們對非直屬急救站沒有任何制約能力,經常出現人員車輛不到位,不愿意接受指令或者根本不派車的情況。

  試點垂直管理

  市急救中心購置了數十輛奔馳救護車……市衛生局想把這批車分給各區縣急救站,但未獲有關部門同意。幾千萬的車,一年多了就擱那兒日曬雨淋。

  專家認為,要從根本上化解市、區兩級急救部門權責不清的問題,必須革新機制,實現垂直管理。

  據市急救中心一名不愿具名的人士透露,市衛生局有意在4個中心城區先行試點垂直管理,目前正在運作此事。

  不過譚帥認為,實現垂直管理難度不小,因為牽涉到行政、人員、編制、財政等諸多問題,首先需要協調市政府相關委辦局意見,而這一點并不容易。

  譚帥舉例說,為了備戰2008年奧運會,市急救中心購置了數十輛奔馳救護車。奧運會結束后,市衛生局想把這批車分給各區縣急救站,但未獲有關部門同意,“幾千萬的車,一年多了就擱那兒日曬雨淋”。

  實現垂直管理還須協調與各區縣的關系,這同樣不容易,“這一部分資源掌握在自己手里,辦事更方便,區里當然不愿放手。”譚帥一語道破其中奧妙。

  不過各區縣情況也不完全一致,朝陽區有意把120做大做強,而在東城,去年奧運會期間該區有八九個急救站,到了今年卻因財政撥款問題全部關閉。譚帥稱,7月22日發生在協和醫院門口的女孩被撞多時不見救護車蹤影一事,與此不無關系。

  迅速崛起的999

  救護車每跑一公里要貼幾塊錢,只有院內接診有利可圖。現在120靠財政撥款只貼不掙的“院前”,999卻可以通過“院內”賺錢。

  2001年,“內亂”未平的120迎來了一個強勁對手,這便是999——北京市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

  8年來,雙方的交鋒每每成為媒體關注焦點,兩家是否合并的討論,幾乎每年北京兩會都要來一遍。

  999為自己找的存在理由是它迅速壯大的事實:創辦當年,999半年呼叫量即達1萬次,第二年6萬次,第三年8萬次。目前999在全市共有62個急救站,約為120的三分之一;救護車102輛,約是120的四分之一。

  999據此認為,北京急救市場遠未飽和,雙方處于一個共贏的競爭狀態,發展空間還很大。120急救人員一直存在較大缺口的問題,也反證了999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但120方面認為,一個城市存在兩套急救系統容易引起混亂。

  2005年,時任市急救中心主任的趙永春表示,“急救資源的分散造成重大意外災害事故救援現場指揮不統一、救治信息殘缺,以致上報給政府部門的救治信息出現遲緩、失真。”在急救網絡建設方面,則出現有的區域重復建設、有的區域一片空白的無序狀況。

  趙永春還舉例說,有時一個病人同時呼叫兩個急救電話,兩個系統同時出車,造成資源浪費。

  對于一個城市需不需要兩套急救系統,市民態度也有分歧。有人認為競爭在客觀上可促進雙方提高服務質量;但也有觀點認為,由此引發的混亂和資源浪費確實存在,“這個行業畢竟特殊,公安、消防、交警都是一個統一的號碼,為什么急救要搞兩個?”

  專家稱像北京這樣擁有兩套急救系統的,在全世界也很罕見。

  2004年6月,衛生部和信息產業部曾聯合發文,將120確定為“院前急救惟一特服呼叫號碼”,通知稱未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醫療機構不得設置其他形式的急救電話。這引起999上級主管部門中國紅十字會強烈反對,后不了了之。

  市衛生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鄧小虹曾多次表示,將與北京市紅十字會協商整合120和999資源,但999的出現有其歷史原因,二者分屬不同系統,整合工作難度大,短時間內恐難實現。

  作為一名120一線急救醫生,譚帥常常會與999“短兵相接”。讓他感受最深的是,999實行公司化運作,機制體制比120靈活得多,“我們的經費來自財政撥款,買設備、上項目,必須提前一年做預算,他們領導一拍板,這事兒就辦了”。

  而在另一方面,雙方競爭又存在“不公平”因素。2005年,根據市衛生局要求,市急救中心停止院內接診,專事院前急救,999則一直院前、院內一起做。

  譚帥介紹說,院前急救都是貼錢的,救護車每跑一公里要貼幾塊錢,只有院內接診有利可圖。現在120靠財政撥款只貼不掙的“院前”,999卻可以通過“院內”賺錢。

  譚帥認為,兩大急救系統必須整合,也完全能夠整合,奧運會期間雙方曾建立聯系機制協同作戰,效果相當不錯,“為什么平時就做不了?這就是一個部門利益的問題,可是跟老百姓的利益相比,部門利益算得了什么?”

  行業生存困境

  只要患者有需要,不管是什么毛病,120都必須出車,久而久之急救人員難免產生情緒。學這么多年醫,整天就干一搬運工的活兒,難免有人覺得大材小用。

  譚帥回憶說,他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工作內容和現在頗不相同,那時很大比例的患者需要進行現場救治,而現在,這一比例已大幅降至20%左右。急救人員出車去現場,大部分做的是相對簡單的轉運工作。

  他說這和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有很大關系。在過去,人們一旦生病是先扛著,實在不行了才會去醫院;而現在,稍有一點頭疼腦熱都會很重視,有些患者完全可以自行去醫院就診的,也會求助120。

  按規定,只要患者有需要,不管是什么毛病,120都必須出車,久而久之急救人員難免產生情緒,“學這么多年醫,整天就干一搬運工的活兒,難免有人覺得大材小用。”譚帥說,這樣的因素在宋騰死亡事件中可能也是存在的。

  譚帥表示,這也反映出我國在急救制度方面的立法空白,“患者什么情況下可以打120,急救人員什么情況下必須出車,什么情況下可以不出車,都沒有法律依據。你明明可以自己去醫院,非得120跑一趟,成本多高啊”。

  譚帥說困擾急救醫生的問題不僅于此,這個行業的生存困境,已經成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他去報考全科醫生的職稱,人家說你這樣的不能報全科,“那你告訴我能報什么?那人查半天,別的更報不了。”他說作為急救醫生什么都得懂一點,因此什么都不精,這讓他們在職業發展上十分尷尬。

  而在待遇方面,在市衛生局所有下屬單位中,市急救中心排在倒數幾位,多種因素讓很多醫生不愿踏入這個行業,“人才荒”由來已久。

  雖然也有過跳槽的想法,但譚帥強調他是熱愛這個行業的。他說,這是一個年輕的行業,無論從社會需求還是醫學發展的角度看,都是一個有發展空間的行業,需要有熱情,“還得有一點理想”。

  出于職業習慣,譚帥對各種與急救有關的新聞報道十分關注。7月28日,東五環發生嚴重車禍造成7死1傷,當時應急車道被擠占導致急救人員無法達到現場,這一情節引發強烈關注。這樣的悲劇同樣讓譚帥心情沉重。他說,急救并不完全是120、999的事兒,市民素質亟待提高。

  他說看問題不能光看表面,比如宋騰之死,如果最后就是處理那么一兩個責任人,深層問題得不到解決,“這事兒就沒太大意義”。
 
  超重男孩宋騰的最后9小時

  從父母向120求助到他被送進2.3公里之外的醫院,19歲男孩宋騰足足等了4小時。

  醫院經5小時搶救后宣布,宋騰死于重癥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如果不是胖得走不動路,如果不是一場毫無征兆的發燒,如果不是遲遲等不來救護車,如果不是“沒有合適的擔架”,如果急救人員不是干等……宋騰是否能夠不死?

  對于這個倏忽而逝的生命,這些假設已無意義。

  但他生命中的最后9小時,有諸多細節值得深究。

  09:43 求助120

  宋栓柱怎么也沒想到,一場看似普通的發燒會要了兒子宋騰的命。

  更讓他想不到的是,120關鍵時刻“那么不靠譜”。

  宋栓柱家住朝陽區定福莊北街某樓6層。據他回憶,宋騰是從8月13日凌晨開始發燒的,當時體溫在38℃以上,“夜里兩三點,孩子他媽給他吃了一次退燒藥,不管用”。

  天亮后,宋騰體溫有所上升。上午9點多,母親又給他吃了一次退燒藥。“就是發燒,沒其他癥狀。”宋栓柱說。

  手機通話記錄顯示,宋栓柱第一次撥打120急救電話的準確時間為上午9點43分。他告訴接線員,兒子高燒一宿,需要送醫院。

  他特別提醒接線員,宋騰體重在150公斤以上,自己走不了路,家人也抬不動他,“來人要得力,擔架要結實”。

  接線員告訴宋栓柱,因為患者為發熱癥狀,會派一輛“發熱車”過去,但“發熱車”沒有配備擔架工,家屬得自己找人幫忙抬人,宋栓柱說沒問題,擔架結實就成。

  打完這個電話,宋栓柱隨即致電王先生等多名親友請求援助,并下樓花錢請了5名保安待命。

  十多分鐘后,朝陽區急救中心紅廟急救站一名女醫生致電宋栓柱詢問地址,宋栓柱再次強調了一下兒子的體重及擔架問題,不料對方告訴他,車上擔架無法承載宋騰,讓他請求120另外派車。

  鄭志(化名)是一名有著十多年一線急救經驗的醫生,他認為上述急救人員多處處置失當。“作為急救人員,人還沒到現場怎么能說運不了?”

  11:30 第一輛救護車到達

  宋栓柱的朋友王先生接到電話趕到宋家已是11點過后,這時救護車還沒到,“我上樓看了看,那時小孩神志清醒,還知道叫人,就說難受”。

  王先生下樓抽了兩根煙,又等了一會兒,第一輛救護車才到,他估計當時應該是11點半左右,“隨車來的醫生和護士是兩名女同志”。

  據媒體此前報道,對于第一輛車為何將近兩小時才趕到的問題,朝陽區急救中心副主任呼冬鳴事發次日與宋栓柱交涉時表示,該車從紅廟出發后,途中得知宋騰超重,便告知宋栓柱車上擔架無法運送,讓他請求120另外派車。

  呼冬鳴表示,朝陽區急救中心向市急救中心匯報后,市120調度指揮中心調度員表示讓急救車先不要去,第一輛車中途返回。但市120調度指揮中心隨后改變主意,要求該車還是先去現場。呼冬鳴說,10點20分,朝陽急救中心第二次將該車派出。

  但宋騰家屬稱從紅廟到定福莊大約只有20分鐘車程,即便從第二次被派出至到達,第一輛車也走了1個多小時,這該如何解釋?呼冬鳴對此未做回應。

  宋栓柱認為,市120調度指揮中心在此過程中亦指揮失當。

  熟知120調度指揮系統的鄭志解釋說,在不包括朝陽區的7個主城區,120實行“直接調度”:市120調度指揮中心接警后,依據就近原則直接將指令發到各救護車。10個遠郊區縣實行“二級調度”:市120調度指揮中心先將指令發到各區縣急救中心,再由他們調度所屬救護車。

  因為歷史原因,作為城八區惟一的例外,朝陽區亦實行“二級調度”。這意味著朝陽區各急救站救護車的直接調度者是朝陽區急救中心,而不是市急救中心。

  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羅主任向宋騰家屬表示,市急救中心與朝陽區急救中心分別為獨立的法人單位,他們對后者僅有調度和分配任務的權力,沒有行政、人事和財政權,無法對后者完成急救任務的情況進行有效監督。

  另據市急救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所有救護車均裝有GPS衛星定位系統,該系統每隔30秒向市120調度指揮中心自動發送一次信號,據此可判斷每輛車的位置和動向。按要求,救護車得到指令后須在兩分鐘內出發。根據他們掌握的情況,第一輛車并未在要求的時間內出發,遲滯時間不短。

  該知情人士表示,市120調度指揮中心在給朝陽區急救中心傳達信息時,明確交代過患者的體重,后者接警后如何調度、救護車為何延遲出發不得而知。

  12:00 患者昏迷

  宋栓柱回憶說,第一輛車的醫生上樓看了一眼宋騰后十分肯定地告訴他,車上攜帶的鏟式擔架承受不了宋騰的體重,沒有辦法搬運,這讓他很惱火:“再三跟他們強調擔架要結實,等這么久,怎么還這樣?”

  關于鏟式擔架的承重能力,朝陽區急救中心與市急救中心同樣有著不同說法。

  據報道,朝陽區急救中心副主任呼冬鳴向宋騰家屬表示,鏟式擔架承重能力為150公斤,此前發生過運送100多公斤的患者導致擔架卡扣脫鉤的事件,強行運送可能帶來更大危險。

  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羅主任則表示,按照相關質量標準,國產鏟式擔架可承重160公斤,進口鏟式擔架可承重170公斤,運送宋騰沒問題。

  而在鄭志看來,即便鏟式擔架確實承載不了宋騰的體重,以此為借口不搬運患者也是不對的。根據他的經驗,急救人員常常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隨機應變,比如被褥等等,都可用作搬運工具。

  等待過程中,宋騰燒得越來越厲害,“我問醫生能不能先給宋騰打一針退燒針,她說不行,現在打退燒針會影響他到醫院的化驗結果”。這樣的答復讓宋栓柱不解。

  宋栓柱表示,從抵達到最后將宋騰送進醫院的兩個多小時里,第一輛車的醫生除了拿兩個冰袋給宋騰降溫,再沒采取其他搶救措施。

  鄭志認為,這是急救人員的又一失當,除了轉運患者,急救人員更重要的職責是根據現場情況進行有效救治,“你不僅僅是搬運工!”

  宋栓柱的朋友王先生中午時分再次上樓時發現,已經高燒12小時的宋騰愈加虛弱,“不說話了,看樣子有點昏迷”。

  那天中午很熱,宋栓柱真成了熱鍋上的螞蟻。他不停地給市急救中心、朝陽區急救中心和紅廟急救站打電話,對方一直說正在調配車輛和擔架,“打得我手機都沒電了”。

  他還得時刻關注孩子情況,“他媽急得跟我直嚷嚷,說孩子都燒到四十多度了,擔架在哪兒呢!”

  13:41 送達醫院

  第二輛救護車是12點過后到的,宋栓柱說這輛車既沒帶來更結實的擔架,醫生也沒有上樓,“不知道來干嗎的”。

  下午1點,第三輛救護車趕到,司機帶來了一副脊柱板,這是一種承重250公斤的板式擔架,眾人才合力耗時20多分鐘將宋騰抬到樓下。

  宋栓柱說,這時兒子昏迷程度更甚,大聲呼喊也只能做簡單應答,體溫則升至四十多度。

  下午1點41分,第一輛救護車將宋騰運抵民航總醫院。此時離宋栓柱第一次發出求救信號已經過去4小時。

  從宋家所在小區往南300米,至朝陽路右轉往西,直行即可到達民航總醫院。步行25分鐘,打車10分鐘,救護車應該走得更快些,可4小時的等待讓宋騰沒有機會跨越這段只有2.3公里的路途。

  據報道,朝陽區急救中心副主任呼冬鳴承認,4小時確實耗時過長,“從市急救中心取脊柱板耽誤了時間”。

  呼冬鳴解釋說,脊柱板主要用于運送外傷骨折患者,由于使用不多,朝陽急救中心沒有該器械。當天他們向市急救中心求助,后者要求他們派車去取,司機從潘家園出發前往和平門取來脊柱板,然后送到定福莊。

  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羅主任對此表示,讓朝陽區急救中心來人取脊柱板存在失誤,至少浪費了15分鐘,直接派人將脊柱板送往事發地會更快一些。

  18:40 宋騰死亡

  宋栓柱說,到達醫院后,醫生給宋騰輸了液,并開始做各項檢查。

  在那份字跡難辨的病歷中,醫生這樣描述宋騰到達醫院時的情況:患者高熱伴神志欠清……體溫43℃……肺部感染(重癥)……

  下午2點40分,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一詞出現在病情記錄中,宋栓柱的直觀印象是,兒子開始呼吸困難。急診室醫生立即求助呼吸科。

  3點,醫生寫下“患者目前病情危重”等數語。

  4點,病歷稱患者“可能存在多器官官能衰竭”、“呼吸急促”。

  6點05分,病例稱宋騰“面部青紫”、“心率下降”,醫生“處議氣管插管,并行胸外按壓”等搶救措施,但“患者仍不能恢復自主心跳”,隨后“瞳孔散大”、“心電圖示一直線”,經家屬同意放棄搶救,宣布臨床死亡。

  宋栓柱根據手機通話記錄推定,這個時間在6點40分左右,離他第一次發出求救信號大約9小時。

  當晚及次日,宋栓柱先后趕到市急救中心和朝陽區急救中心進行交涉,“他們承認120有責任,救護車到得太晚,急救醫生到達現場后未采取有效措施”。宋栓柱稱對方表示將啟動醫療責任險進行賠付。

  第7日 關于宋騰

  事發后第7日,宋栓柱首次見到記者時笑笑說,“我沒事”。

  坐定,談起13日情況,他神情時有恍惚,多處重要細節記憶不準確,需求助親友或文字材料。有關兒子的點點滴滴,則讓他眼圈慢慢發紅。

  宋騰生于1990年5月4日,因生產時頭部受傷智力受損,除了在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待過兩三年之外沒有正式上過學。

  宋栓柱說兒子從小偏胖,能吃,因為整天待在家里沒事干,除了看電視就是吃,所以越吃越胖。他最愛廚藝節目,電視上看到什么好吃的就會讓父親買。

  宋騰十一二歲的時候全家搬進樓房,住在6樓,原本因肥胖行動不便的他此后很少下樓,體重更是迅速增加,一米七五的個頭,體重在150公斤以上。

  從兩三年前開始,宋騰慢慢走不了路了,行動須由家人協助。他的床、大便時用的坐架,都是找人用條鋼特制的。

  宋栓柱說兒子雖胖,但并不常常生病,他只記得幾年前有一次兒子生病需要去醫院,當時沒叫120,找了幾個人一起抬下去的。

  宋騰身份證上的照片是幾年前拍的,臉型周正,偏胖,宋栓柱說這和兒子后來的樣子差別很大,和他小時候的樣子差別更大。

  他說兒子小時候漂亮極了,嘴巴又甜,是那種誰見了都想伸手摸一把的小孩。

  “不說了,說多了難受。”宋栓柱起身,與記者握別。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最新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發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質量新聞搜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少妇ay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 | 日本不卡三区 | 色网站入口 | 日本XXX免费高清色视频在线观看 | 热热色影音先锋 | 内射老妇BBX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无码白云TV |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 | 又大又爽又黄无码A片在线观看 | 两个人的房间高清在线观看 | 福利视频一二三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免费观看 | 久久久无码精品无码国产人妻丝瓜 | 亚洲成熟人网站 | 亚洲精品口国自一产A片 |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 成人无码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无码 | 午夜羞羞影院男女爽爽爽 | 免费无码成人片 |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 午夜18禁自慰jk爆乳网站 |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 日韩欧洲国产亚洲中文 |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视频 | 中国XVIDEOS厕所偷窥 | 2014av天堂 | 超清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 | 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a片免费 | 精品久久久久久狼人社区 | 拍摄AV现场失控高潮数次 | 国产情侣A片A毛片手机在线 | 中国黄色片视频 | 美女脱得一二净(无内裤)视频 | 午夜羞羞影院男女爽爽爽 | 麻豆AV一区二区天美传媒 | 欧美国产日韩a欧美在线观看 | 深夜A级毛片免费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