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博友“獨上蘭舟暮雪”在博文中對時下大小醫院治病一律采用“輸液”的做法提出了中肯批評。“暮雪”是醫生,開有自己的診所,自然對病人“一律輸液”的利弊最有發言權,她的批評意見應該是代表著眾多醫務工作者的良知心聲。
大凡住過醫院的病人對“輸液”就更有切膚之疼!
自上月28日筆者陪護老婆因胃出血住進醫院,到本月5日出院,整整一周時間,吃、住在醫院,親歷親見“輸液”療法給病人帶來的苦痛與負擔,痛切感到“醫改”惠民的重大事項之一應該是改掉醫院的“大輸液”!
老婆是在上月28日下午4點鐘入的院,下午5點半鐘即開始輸液,整整5大瓶,一直輸到29日早晨5點鐘才輸完。輸液時針管處酸脹難受,我得用手不時幫她作些按摩才稍好點。近12個小時老婆保持一種姿勢躺在病床上,不能作大的翻身動彈,小便還要靠我侍候解決。當夜,老婆零星睡了些“雞眨眼”,我則幾乎一夜無眠!
第二天上午9時,醫生查房結束,即又開始輸液,又是5大瓶。我算了一下時間,估計要到晚上9時才可輸完。老婆有些“畏懼”,讓我去找醫生商量看能不能減少點輸液。醫生說,你這液體不多,就只止血藥、消炎藥、護胃藥和能量藥等,是最基本的用藥量,不能再少了。醫生的回答理由充足,皆為病人病情所需,我自然無話可說!其實在心中也有些嘀咕:藥量不變,配的液體少點有何不可?15年前,老婆同樣的病住院,咋就沒有這么大的輸液量?還不是治好了病!
其后幾天,每天都是十幾個小時的輸液量,老婆睡得腰疼,腿疼、渾身疼,幾乎是“度時如年”,以致最后趁我不注意,自己拔掉針頭中斷輸液!
病房里共住了三位病人,一位近八十高齡的老人是肝硬化病,家住城郊農村,住醫院已有好幾次了;另一位年輕女士可能是胃下垂什么的,老是嘔吐不止。老婆輸液時,我與另兩位病人的“陪護”聊起了“輸液”的話題。那兩位病人每天的治療同樣是長達十幾個小時的輸液,同樣的不堪忍受!年輕點的“胃下垂”病人竟難受得哭了!
幾名“陪護”都有共同的不解:現醫院為何對每位病人的輸液量都這么大?肝硬化老人的(陪護)兒子氣鼓鼓的說:“還不是要多收點費,藥水多自然費用就高!我爺住了幾次院,每次都是幾千塊,我算領教夠了他們生花樣收錢的厲害!”
“你們不是搞了新農村合作醫療嗎?能報銷多大比例?”我問。
老人的兒子回答道“說是可以報銷50%,可現在醫院藥費這么貴,就是報銷一半,又能減輕多少負擔。像我爺這病,十年前住院每次都是幾百元,現每次幾千元,報一半自己還要少則掏一兩千,多則掏三四千。報銷的錢總趕不上醫院的藥費漲,國家給農民的照顧錢全部輸(液)給醫院啦,還不夠呢!”
聽了病友的一番議論,我不禁沉思良久。是啊,政府推行社會醫療保障制度,其目的是減輕農民(包括城市居民)負擔,惠澤億萬百姓,可“醫保惠民”之利總趕不上醫院醫藥診療費用的上漲,這“醫保”(包括新農村合作醫療)又有什么實際意義呢?
而這一切似乎與醫院通行的“大輸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大輸液”加大了病人的醫療費用,吞沒了國家醫療保障制度帶給百姓的“好處”,實在是“罪魁禍首”!事實也證明,“大輸液”對疾病的治療是弊多利少、得不償失!如此損害百姓利益的醫療現狀,相關部門為何就不能下決心改一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