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為“我就喜歡”的麥當勞最近有點讓人喜歡不起來了。從最近的“橡膠”麥樂雞,聯想到此前的蘇丹紅、濾油粉,到含鎘玻璃杯,洋快餐的安全著實讓人擔憂。
7月16日晚,國家藥監局通報針對麥樂雞的檢測結果,“特丁基對苯二酚”的含量未超國標,而“聚二甲基硅氧烷”則因無相關標準暫無法檢測。由于國內現行食品安全檢測環節還存在不少漏洞,“橡膠”麥樂雞之爭,洋快餐再次以“符合中國現行標準”完勝。
添加劑檢測標準缺失
雖然一種添加劑未超標,但另一種的檢測標準缺失,凸顯出快餐食品的部分添加劑目前還處在監管盲區。
根據國家規定,特丁基對苯二酚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可作為食品添加劑用于肉制品、油及油炸食品等。而通報稱,通過對4省份22家麥當勞餐廳抽取的35份樣品檢測,未發現麥樂雞及其煎炸用油中“特丁基對苯二酚”的含量超過國家最大允許使用量200mg/kg。而另一種食品添加劑“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國家法定檢測方法標準尚未頒布,有關部門正研究建立相關檢測方法。
此前,北京市衛生監督所副所長郭子俠也曾表示,根據《食品安全法》要求和北京食品安全的部署,麥當勞屬于餐廳,其內現場制售的一切食品包括麥樂雞都屬于衛生監督部門的日常監管范圍。目前對麥樂雞等油炸快餐食品安全的日常監管方式,主要是對半成品、食用油和成品的抽檢,包括檢查油的衛生狀況、制作過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是否安全、超量,從目前了解的有限信息看,一些橡膠類化學物質不屬于食品添加劑的日常檢測項目。
不標添加劑踐踏知情權
不僅是部分添加劑檢測標準的缺失,快餐中的食品添加劑甚至都不在外包裝上標明,消費者可謂吃得“不明不白”。
今年6月初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正式實施,要求食品添加劑應當有標簽、說明書,并在標簽上標明“食品添加劑”字樣,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要保障使用者知情權,要求成分全標注。但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快餐食品包裝上未標注食品添加劑。
7月16日,記者通過麥樂送訂購了麥當勞的麥辣雞腿堡、麥香雞、雙層板燒雞腿堡、麥辣雞翅、麥樂雞、薯條、可樂等食物。在記者拿到的食物包裝上,并未看到任何食品成分或添加劑成分的標注,甚至沒有食品成分組成的標示,只是在一些漢堡和薯條的外包裝上出現了營養成分表。在肯德基的漢堡、薯條、雞翅和必勝客的比薩、雞翅等洋快餐食品包裝上,記者同樣也沒有找到食品添加劑或食品成分的標注。
對此,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表示,目前《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主要針對的是工廠生產的食品,由于有標簽法的約束,其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劑,必須一一標明,監督機構通過標注名目對產品添加劑情況進行檢查。但是快餐食品加工過程中的添加劑使用,目前還沒有完善的強制性標注規定,目前國家只是建議和鼓勵快餐食品加工企業在食品包裝上標注成分與添加劑的使用,但是由于實施存在難度,很多快餐企業并沒有在產品包裝上標注添加劑及成分的使用。
洋快餐仍是“三高”重災區
頻發安全事件的洋快餐,“不健康”一直是其飽受詬病的致命缺陷。記者調查發現,盡管很多洋快餐企業也在努力改進食物品種及搭配,但是洋快餐仍是“三高”(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食品的重災區。
以麥當勞的食品為例,麥辣雞腿堡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顯示,一份麥辣雞腿堡的能量是570卡路里,占一個成人每日攝入熱量(2000卡)的29%;脂肪的含量為31g,占52%。一份中薯條的能量為330卡,占17%;脂肪為16g,占27%。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王玉梅指出,洋快餐的共同特點是熱量高,脂肪高,蛋白質高。通常一個套餐最高占了全日需要熱量的113%~212%,最低能占30%以上。
此外,洋快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含鈉量高。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們每日鈉的攝取量不超過2000mg。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份中薯條的含鈉量為360mg,一份麥辣雞腿堡的含鈉量為990mg,如果一個人一日吃兩個漢堡加一份中薯條,就可能會鈉超標。此前因為含鹽量超標的問題,麥當勞還上了英國《泰晤士報》的“黑名單”。
(責任編輯:侯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