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開始,成都市兒童醫院規范管理處方箋以來,處方箋合格率猛增,還降低了醫藥比。連日來,不少讀者打進本報新聞熱線,講述自己遭遇到的“天書”處方。
怎樣才能杜絕“天書”處方?怎樣才能對處方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和成都軍區總醫院等大型醫院開出同一個處方:順應國際潮流,啟用電子處方。
個案故事診斷書似狂草市民記者都認不到
前不久,市民李木華(化名)不小心骨折了,她到一家有點名氣的骨科醫院求醫。
拍完片子后,醫生在診斷書上龍飛鳳舞寫了一長段文字,但她只認識其中幾個字。本想向醫生問個明白,但看到她身后排了很長的隊伍后,她只是簡單問了幾句就回了家。
“不好意思多問,一怕耽誤了后面排隊病人的時間,二怕自己文化少鬧笑話。”李木華說,回到家,她反復看了好幾遍診斷書,還是沒能多認出幾個字。她把診斷書拿給兒子看,兒子也沒看明白。昨天,她請記者看這張類似于狂草的診斷書,記者也看得一頭霧水。
李木華說,對于非醫學專業的患者來說,醫生是否開了大處方,開的藥是否適宜,她肯定看不出來。她有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處方和診斷書寫清楚點,讓患者看了處方和診斷后心中有底。即使是自己轉到別處時,也便于其他醫院的醫生看得明白,不至于重復檢查或重復用藥。
醫生處方太難認年輕藥師半天“不識字”
網友“3D”曝料,她說“天書”處方四處留影。昨天,她的親人在省內某二級城市一家醫院看中醫。看完病后,她的親人拿著處方去拿藥。在藥房,一個年輕藥師研究了半天處方,還是認不出其中的
一味藥究竟是啥。最后,這個年輕的藥師請教老藥師后,才解決了“不識字”的難題。為此,她的親人多等了好幾分鐘。
“瀟灑、飄逸、奔放、無拘無束……”網友“13棟の煒”說,醫生開的不是處方,而是在寫武俠小說。
網友“槐花飄飄”說,她曾遭遇過處方上寫的全是數字的怪事,更是不懂其意。
靠默契拿藥不靠譜不敢讓新藥師獨自工作
成都軍區總醫院藥劑科主任范開華說,由于醫生的書寫習慣不一,“天書”處方存在于每一家醫院。他所在的醫院,還有醫生書寫太過“浪漫”,有一筆劃到底的習慣,識字很困難。有“天書”處方,就存在藥劑師認錯字拿錯藥的差錯風險。藥劑科的同事們,依據醫生開藥的套路、該病種習慣用藥、多年以來與醫生達成的默契等經驗拿藥。
為了防止差錯,以往,藥劑科新進員工后,根本不敢讓新人獨自工作。去年,醫院為了規范處方,杜絕“天書”處方,啟用了電子處方。每個醫生開的處方明明白白,新進的員工一經培訓即可上崗,無需再配個老員工當“秘書”。
記者調查大醫院支招規范書寫啟用電子處方
昨日,記者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等醫院調查。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的藥劑科主任張伶俐說,單位一向很重視對處方的管理。每個月,醫院都會組織專人對處方進行點評,并將點評結果納入醫師的績效考核。去年,實行電子處方以來,處方的書寫合格率進一步提高。電子處方對保證處方的書寫合格率很有幫助。
這幾家大型醫院為規范管理處方開出一個處方:那就是啟用電子處方。
業內人士監督大處方和不適宜處方更重要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療質量管理部部長楊天桂說,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醫生開處方用中文、英文和拉丁文都符合規定。楊天桂說,規范管理處方,不能僅從是否“天書”這個角度來管理。他說,書寫不規范,只要醫生沒開錯藥,沒開大處方,即便是“天書”處方,也不影響患者的醫療結果。而處方是否是大處方,醫生是否合理用了藥,用藥是否安全,這才是他們關注的核心問題所在。
(責任編輯:侯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