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我省經濟欠發達地區高齡津貼制度的推進也比原計劃有所調整,第一步力爭在2012年之前,先給低保、五保等80歲以上困難高齡老人按月發津貼;第二步,再通過幾年的努力,覆蓋所有80歲以上高齡老人。
“不管標準高低,先把高齡津貼制度建起來再說。”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高黨生表示。
高齡津貼發放標準不一
全國只有6省達標,有的省不是按月發,等錢發到,老人可能已不在人世了
關于高齡老人津貼這一話題,從2010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就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原司長、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當時對媒體說,今年民政部將統一高齡老人津貼制度,讓全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享受津貼。
民政部后來通報了高齡津貼制度先行地區的情況。目前,在省級層面建立80歲以上高齡津貼制度的有北京等7個省(區、市),其中按月發放的有6個: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云南、寧夏等6個省(區、市)。
王振耀對此表示,各地陸續出臺了一些高齡津(補)貼政策,這些政策對于建立資金保障與服務保障相結合的養老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社會福利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當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不少地方發放高齡津貼沒有按照民政部規定的標準去進行,即全省統一發文、80歲以上、按月發放三個標準。有的省不是按月發,直接的后果是,等錢發到手,老人可能已不在人世了。有的是按90歲或者95歲至99歲的標準發放。
有評論指出,高齡老人是人生的晚霞,能否得到社會的關愛、安享晚年,能否“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不僅關系到老人的待遇福利,而且關乎社會公平正義,高齡老人津貼制度應當盡快建立。
珠三角一步到位欠發達地區兩步走
全省津貼的標準不太好統一,省里希望最低津貼標準至少要一個月30元
截至去年底,我省共有60歲以上老人1047萬,其中,我省80歲以上老人165.3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6.3%,城鄉獨居老人比例接近50%,欠發達地區的80歲以上高齡老人為120多萬人。
“80歲以上高齡老人多數生活在農村,無固定收入,生活自理能力特別弱,需要得到家人的關愛、社會的關心、政府的關懷。發放高齡老人津貼,是推動社會福利制度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的重要內容,是各級政府的責任所在。”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我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惠州等市已經開始為80歲或90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津貼。同時,我省全部地市已建立百歲老人津貼制度,各地標準在50元—500元不等。
去年,省政府與民政部簽訂的《共同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民政工作改革發展協議》明確提出了“建立高齡老人政府津貼制度”的要求。近日,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高黨生向記者介紹,經過調研,他們對推行這一制度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又進行了修改。
由于珠三角地區多數地市經濟已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財政充裕,且老齡化程度低,老年人口比例相對較小,完全有條件在全省率先把高齡老人政府津貼制度建立起來。力爭要在2011年,珠三角地區實現為所有80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津貼。“這一時間目標比原來設想的要提前了,數額可由各地市依據自身財力確定。”
我省欠發達地區不同于珠三角的“一步到位”,采取“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力爭在2012年之前,先給低保、五保等80歲以上困難高齡老人按月發津貼;第二步,再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覆蓋所有80歲以上高齡老人。實際上,欠發達地區的第一步目標比原計劃放低了標準。高黨生表示,這是為了減小各地的壓力,盡快把津貼制度建起來再說。
“至于津貼的標準確實不太好統一起來,省里希望最低津貼標準至少要為一個月30元。”高黨生說。
經費尚未納入省財政預算
全省每年為80歲以上老人發放津貼,總的資金需要將近4億元
我省發放高齡老人津貼需要多少錢?省老齡辦曾經作了估算。按照最保守的算法,全省每年為80歲以上老人發放津貼,總的資金需要將近4億元。其中珠三角城市獨立承擔當地所需的經費,欠發達城市希望能達到省、市和縣各承擔三分之一經費。
省老齡辦了解到各地都有推行高齡老人津貼制度的意愿。珠三角城市除了已經發放津貼的之外,都已經形成了相關津貼方案,正在等待審批過程中。經濟欠發達市也開始對8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摸底,對津貼的標準進行評估。
“雖然廣東是經濟大省,但是各地市經濟發展十分不平衡,目前推行高齡老人津貼制度的難點就在于缺乏資金,尤其是欠發達市亟待省財政給予資金配套。但目前我省養老服務經費尚未納入財政預算,省各級財政預算中都沒有‘社會福利’的專項科目。”省老齡辦一位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省老齡辦已與省財政廳對高齡老人津貼的省財政支持問題進行了研究。相關專家說,希望各級政府能將養老服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當中,使老齡津貼的發放和養老服務有穩定的資金來源。
高黨生向記者表示,目前省民政廳正在研究如何把高齡老人津貼納入“十二五”規劃。
(責任編輯:侯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