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靈”在來北京路上展現“饞貓”本色。資料圖 張沫攝(圖片來源:京華時報)
近日,市民盧女士發現,北京動物園奧運熊貓館內的“國慶大熊貓”少了一只,“‘水靈’已經20多天沒出來了”。昨天下午,北京動物園回應稱,“水靈”于本月5日,患腸系膜扭轉而休克死亡。
“再過不久就是它的3歲生日了。”盧女士傷心地喃喃自語。
>>細心游客
水靈連續“消失”20天
盧女士說,她每個月至少有15天要去北京動物園參觀,用手機記錄下國慶大熊貓的生活點滴。今年春節后,6只國慶大熊貓中的2只,已被送返四川,“水靈”和其他3只熊貓寶寶仍留在北京。在她的印象中,“水靈”是國慶大熊貓中身體強壯、最愛吃的一只“饞貓”寶寶。
7月2日,“水靈”卻懨懨地坐在竹葉邊,“當時我以為是天氣熱,它不愛吃東西了”。
7月5日,盧女士再次來到奧運熊貓館時,卻未見“水靈”身影。此后的20多天,“水靈”也一直未露面。每當她向飼養員詢問“水靈”的情況時,都得到同樣的答案:“天氣太熱,‘水靈’不愿意外出。”
>>北京動物園
突患疾病致其死亡
昨天下午3點,記者在奧運熊貓館內看到,3只大熊貓慵懶地躺在展示廳內,獨不見“水靈”身影。
盧女士說,大熊貓不分晝夜進食,她對“水靈”不外出吃食的說法產生懷疑。26日,盧女士主動與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聯系,一名動物管理處的負責人告訴她,“水靈”已于7月5日死亡。
昨天下午,北京動物園動物業務科彭科長證實,“水靈”于5日凌晨離世。7月初,飼養員發現“水靈”開始出現食欲不佳等癥狀,工作人員對其采取抗感染、強心等治療,但未見明顯效果。動物園與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聯系,對方連夜派專家趕到北京,對“水靈”進行全面檢查。但它終因休克死亡。
彭科長說,經尸檢確認,水靈死于腸系膜扭轉。腸系膜對大熊貓起供血等作用,其進行劇烈活動后易患病。
>>四川熊貓基地
皮毛可能制成標本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稱,北京動物園將“水靈”的遺體火化后,其皮毛將被送回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基地,將來可能制成標本。該負責人表示,“水靈”所患疾病的臨床病例比較少見,目前尚不能判斷此疾病的誘因。
據專家及飼養員反饋,目前,另外3只國慶大熊貓寶寶的健康狀況良好。
>>追問
為何遲遲不對外通報
昨天下午4點,記者致電北京動物園飼養隊,一名工作人員稱,詢問飼養員后確認,“水靈”還在動物園中。盧女士不滿工作人員隱瞞“水靈”死亡一事。
北京動物園宣傳科一名相關負責人稱,“‘水靈’去世我們都很難過,不希望也沒必要把這不好的消息告訴給每一個愛大熊貓的市民”。北京動物園副園長張金國稱,發布消息需有全面的病理報告。這時,張金國開始哽咽,因情緒激動無法繼續接受采訪。
國家林業局新聞處一名工作人員稱,尚未查到大熊貓死亡后是否需立即對外發布消息的相關規定。(記者張巍華 實習記者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