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3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在“要聞”欄目刊發報道稱,香港歐化藥物受污染事件余波未了,其姐妹藥廠又再“翻版”炮制出藥物生霉事故。香港衛生署證實,由偉民藥廠生產的部分利尿藥“呋塞米”被驗出含有曲霉菌,受影響的4萬余名病人由23日起可前往15間指定醫院換藥。
衛生署署長林秉恩誓嚴懲出事藥廠,考慮向該廠發出傳票,而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對事件表示非常失望,并要求衛生署加強巡查及監管。
港島堅尼地城普通科門診一瓶40毫克裝“呋塞米”利尿藥,上周三被發現部分藥丸表面出現黑點。衛生署22日完成樣本抽樣化驗證實,有關藥物含有曲霉菌,事源是歐化姐妹藥廠的偉民藥業,在制藥過程中藥粉存儲時間過長受到污染,與早前歐化別嘌醇含菌事故同出一轍。
衛生署已實時勒令出事藥廠停產整頓,并取走63種該廠生產的藥物進行化驗,結果稍后公布。有關單位同時安排正使用有關藥物的全港4.3萬名病人,由23日下午起,可前往15間指定醫院換藥,為期2周時間。
對于再有藥廠發生藥物受污染事故,林秉恩表示將嚴肅處理事件,并考慮向偉民藥廠發出傳票,最高懲罰包括永久吊銷牌照,或更換藥廠管理層。他指,涉事藥廠的藥粉儲存時間長達5至7天才最終制成藥丸,遠遠超出早前衛生署要求的48小時限制。
香港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表示,有關單位現時有足夠其它藥廠出產的存藥安排換藥,并指“曲霉菌”是常見真菌,對有正常抵抗力的人不存在威脅,但對于抵抗力低的病人,包括白血病、淋巴癌癥及骨髓移殖病人,則可能造成感染,現時該類高風險的病人約有90人,暫時沒有不良反應出現。
周一岳對事件表示非常失望,并指藥廠仍然松懈,內部管治存在不足,他已要求衛生署嚴格監管藥廠的行為,需符合GMP標準,同時也要求醫管局加強巡查及監管,并強調一旦有足夠證據,一定會進行檢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