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本刊記者 正方
新醫改是一個里程碑
中國質量萬里行:新醫改的推進,對民營醫院的發展將產生什么影響?
張陽:新醫改對于民營醫院的發展是一個里程碑,這表明,從國家角度來說,對民營醫院已經很明確地提出了支持和扶持。原來的做法是,對于個別很好的民營醫院,政府支持和扶持,但對于一般的民營醫院,政府并沒有給予太多的鼓勵政策。現在則在實施意見和地方政府的配套條例中都明確地說明,要支持和鼓勵民營醫院的發展,支持大家一起往前走。這是一個本質的變化。還有就是一些公立醫院要進行改制,整個行業就會不斷地發展壯大,將形成一個民營醫院發展全新時代。所有的民營醫院要抓住這個機會,把握好這個機會,我們自己要創新、要轉型,摒棄原來不好的東西,真正地把一些好的東西,能讓社會上老百姓認可、讓同行認可的好的東西拿出來,獲得社會的認可,重塑良好的信譽,在健康的環境中去發展和壯大自己。
中國質量萬里行:在你看來,民營醫院的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張陽:民營醫院作為整個醫療體制中的很重要的補充部分,這幾年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與壯大,但是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過度醫療、虛假廣告等。很多民營醫院靠這種不規范的經營方式,錢也賺了,牌子也毀了,免稅期一過,換個牌子繼續騙錢。他們這么做,個體的、短期的利益可能暫時得到保證,但是肯定會傷害行業的、長期的利益。行業的信譽遭受損失,最后也會轉嫁到醫院個體身上,長期來說對大家的發展都是不利的。現在老百姓對民營醫院整體上不大信任,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民營醫院這個行業需要發展壯大,除了國家政策的扶持以外,還需要行業的規范和自律。
中國質量萬里行:但也許,如果民營醫院不靠過度醫療、不做虛假廣告,根本生存不下去。
張陽:我不這么看。從總體上看,公立醫院的強勢主導地位短期內難以替代,但在局部專科領域,民營醫院完全可以尋求突破,形成領先態勢。走高端專科醫院路線,是今后民營醫院同公立醫院競爭的突破點。在中國醫院的方陣中,既要有國家隊,也要有青年隊。三博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們不靠過度醫療、不做虛假廣告一樣活得很好,甚至比那些投機取巧掙快錢的醫院活得更好。三博腦科從成立之時,就匯集了北京市各大醫院一流的腦外科專家和神經科專家。在辦院理念上,要辦一個什么樣的醫院?我們和專家的意見完全一致,就是要辦高水平的醫院,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干事業的醫院。我們想要去構筑一個高端的醫療平臺,給醫生多一份選擇,給老百姓多一份選擇。
中國質量萬里行:公立醫院也是這樣定位的呀?
張陽:公立醫院不缺人,缺的是機制。很多公立醫院仍是國內最好的神經外科醫院,依然有眾多一流的專家,病人依然在長年排隊。惟一不同的是,三博沒有讓國家花一分錢,就創辦了一所高水平的腦科醫院。病人多了一個選擇,哪里好就到哪里。
中國質量萬里行:三博的經營理念與印象中的民營醫院很不一樣。
張陽:我們經營理念很簡單,就六個字“技術、品質、服務”。首先,技術關是一定要過的。我們是醫院,是以治病救人為主業,如果不能幫病人解決問題,任何事情都是空的。于是,我們就把各大公立醫院的精英,尤其是年富力強的一流的醫生,匯集到一起。其次是品質一定要有保證。我所理解的品質有兩層的含義,一是我們有很好的醫療技術、很好的流程管理制度來保證整個高水平的醫療質量。二是盡可能地壓縮不必要的成本,給老百姓一個能承受得起的價格。只有提供的“性價比”具有競爭力,病人才愿意來你這兒。最后需要強調的就是服務。民營醫院在一定程度上能與公立醫院相抗衡的,就只有服務而已。公立醫院廟大名氣大,不愁沒燒香的。我們是一家民營醫院,廟小名氣小,只能靠和尚。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和服務,病人絕不會來。每一個來我們醫院就診的病人都是我們的客人,我們都要尊重他們,盡一切力量為他們治好病、服好務。
你的技術好,價格也公道,服務又好,大家有口皆碑,時間長了,社會上就會接受你,你的門診量就會越來越多,醫院的收入自然就增多了。再加上一套很好的管理機制,能將成本控制與員工的績效管理結合起來,就會走上一條健康發展之路。三博這幾年就是這樣走來的。
誰違犯,就“下課”
中國質量萬里行:如今很多不良做法如收回扣、收紅包現象等,導致了醫患關系緊張,三博是怎么做的?
張陽:我們根據醫護人員的知識水平和勞動力價值,制定了合理的薪酬制度。我們的首席專家能拿到70萬元的年薪,并持有公司股份。像他們這樣的專家,在美國的年薪至少是100萬美元。在傳統體制下,他們的勞動價值被嚴重低估。在三博,每一位員工都能獲得合理的回報,因此,醫護人員不會想去拿紅包和藥品、醫療器械回扣。
同時,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誰如果違犯了,就會“下課”。比如,收受紅包方面,首次違反的,處以收受金額雙倍的罰款,扣除當月工資和獎金;兩次違反的,處以收受金額3倍的罰款,扣除當月工資和獎金;3次違反的,予以辭退。我們鼓勵全員監督,對當事人嚴懲,對舉報人重獎。如果患者舉報醫護人員收取紅包屬實,可減免紅包金額雙倍的醫療費,此費由收紅包者支付。對于那些推辭不掉的紅包,醫生可以先收下,統一交到財務室,等出院結賬時交還病人,并附一封感謝信,或者折算到醫療費里。此外,為了杜絕醫生拿藥品回扣,醫院鼓勵藥廠之間互相監督。一家藥廠如果發現另一家藥廠給醫院工作人員回扣,可以舉報,一經查實,違規藥廠就會被取消供藥資格,舉報者可以取而代之成為正式供藥商。
中國質量萬里行:那如何避免以藥養醫呢?
張陽:我們認為,多賣藥對患者沒好處,對醫院也沒有好處。如果醫院僅靠賣藥生存,只能成為藥廠的打工者。三博有一套嚴格的用藥規范,可少用的藥,堅決不多用;可用可不用的藥,堅決不用。我們目前的藥品收入僅僅達到總收入的15%,根本不存在以藥養醫的問題。很多患者剛來的時候,聽說是民營醫院,心里忐忑不安,深怕挨宰,但結賬的時候都長舒一口氣。事實上,三博在定價的過程中,合理安排了收費結構,側重提高醫療服務收費,以尊重和體現醫生的知識和勞動價值,同時降低了藥品及其他費用。所以從總體上算,患者的醫療總費用與公立醫院基本持平,甚至略低。這樣,既保證了醫院的贏利空間,也使患者得到了實惠。
三博僅一家,還遠遠不夠
中國質量萬里行:民營醫院要獲得健康發展,要跨越哪些政策障礙?
張陽:我覺得民營醫院要想健康發展,最根本的還是內因。你進入醫療行業之前就要想好,要做什么樣的民營醫院,怎么去做,能投多大的財力和精力。如果外部環境跟內因結合得好,就會對你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如果外部環境不好當然也會有一定的制約作用。目前社會政策環境,對民營醫院來說應該是比較寬容的,而新醫改的政策對民營醫院的發展是全力支持的,發展環境還會越來越好。
中國質量萬里行:具體的制約作用體現在哪里?
張陽:在具體的政策上,有兩個問題比較突出。一個是稅收。民營醫院在創辦之初,就被定位為服務行業,稅費基本是參考類似餐館、酒店這樣的服務行業來收取的,實在說來,總體稅負是偏高的。其實,醫療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它的服務對象是人的身體健康,需要高水平的醫生去不斷掌握高新科技的知識與技能。在中國經濟發展現階段,政府對高新科技企業有很多扶持的優惠政策,正是在這些好政策的支持下,中國的高新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許多民族企業像華為、聯想等,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在醫療行業,是不是也可以參照高新技術企業的政策作些調整,讓公立醫院也好,民營醫院也罷,大家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第二個是科研教學方面。就拿我們醫院來說,醫療是醫院的本職工作,必須要做好。光做好這個,醫院就能發展好嗎?還遠遠不夠。我們擁有一大批高尖精的人才,在醫療之外,我們還要做學術,還要做科研,用學術與科研的良性互動,達到不斷提升醫療技術與水平的目的,保持一個強勁的、可持續的發展能力,這樣才能把醫院的影響力持續地擴大。但目前,與公立醫院相比,我們還受到不少政策方面的限制。現在有很多名醫,在民營醫院待了幾年就離開了,就是因為他們在教、科、研方面的影響力得不到保證。
中國質量萬里行:以“博醫、博教、博研”為目標,教學科研方面一直是三博的優勢呀。
張陽:是的,三博這幾年的發展中,得到了各級醫療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我們在科研和教學上的很多實際問題都是在他們的熱心幫助下才得到解決的。但三博僅此一家,還遠遠不夠。我們希望相關政策能夠規范化、制度化和常態化,讓更多更好的民營醫院脫穎而出,讓更多的老百姓得到更多的醫療服務,也為國家的醫療事業貢獻更多力量。如果在這個時候,政府能本著務實開放的心態,制定科學的游戲規則,對醫療行業進行端正、扶持、規范,民營醫院的積極作用一定會發揮得更好。
相關鏈接:
張陽,北京三博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北京三博腦科醫院成立5年來,累計治療門診病人1萬余人次,患者來自于全國30個省市以及印尼、蒙古、美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及地區;完成各種神經外科手術6000余臺,其中50%為疑難復雜和二次開顱手術,圍手術期死亡率低于1%,其醫療技術與科研力量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2006年4月新華社內參撰文總結三博的發展經驗直送中央領導,溫家寶總理、吳儀副總理在對該文的重要批示中,都對三博的發展成績給予了肯定與鼓勵。2006年6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三博醫院調查》,向社會全面報道三博的發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