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訊 據《解放日報》報道,日前,上海市某醫院一臺心臟手術在電視上進行了現場直播;颊叩牟∏、面孔、家庭情況等,在公眾面前暴露無遺。手術電視直播,引來各方熱議,焦點“劍指”病人隱私權保護。
??衛生部倫理委員會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樊民勝認為:可從兩方面來反思手術電視直播。一是倫理角度。上世紀90年代末,某電視臺率先直播一臺少兒心臟手術,其所有個人情況被主持人一一道出,隱私全被公開。最近的手術電視直播雖然已注意保護患者隱私,但還做得不夠。二是科學實驗角度,F在某些醫院在施行高精尖手術時,上午做手術恨不得下午就通過媒體公開,令人懷疑是借電視直播進行“炒作”。專家普遍認為,出于患者隱私權考慮,不宜提倡手術電視直播。
??某醫院一負責人介紹,手術直播最主要的初衷是宣傳醫學成就和慈善。醫院覺得許多東西有必要向患者和公眾告知,增加手術過程的透明度,減少患者家屬對手術的神秘感和疑慮。
??在日前的那次手術直播現場,記者問患者監護人:怎樣看待這種直播方式?她表示很無奈,因為手術不用花錢,只好聽從安排。記者獲悉,涉及生物醫學的倫理審查,已引起國家衛生部門的重視。隨著制度的健全,手術電視直播可能將納入倫理審查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