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童曙泉)在藥店購買藥品時,市民只需在機器前掃描一下包裝上的條形碼,即可知道藥品真偽。市藥監局局長馮國安昨天做客城市管理廣播系列直播節目"市民對話一把手"時介紹,年內將在幾百家主要藥店設立這種藥品安全信息平臺,供市民免費使用。
馮國安說,藥品安全信息平臺里面將存入的藥品種類共17.6萬種,全部經國家批準。除了顯示藥品真偽外,平臺還會顯示國家藥監局批準的所有藥品說明書和安全標準。市民還可以在平臺上查詢國家的一些法規政策,以及一些藥物知識、用藥常識。今后,本市還將把藥品安全信息平臺的安裝范圍擴大到醫療單位等用藥比較多的地方,幫助市民辨別真偽,保障用藥安全。
2007年將把社區零差率配送藥品列為重點監管對象,重點監管藥品源安全。馮國安表示,這是因為社區配送藥品量大面廣,一旦出了問題涉及到的居民多。其它藥品的分級管理,2007年仍繼續根據產品風險度和企業誠信度進行。重點監督管理的藥品分三大類,一是特種藥,如直接關系人身安全和社會安全的精神藥、麻醉藥、放射品等;第二類是風險較大的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疫苗;第三類是針劑。
市藥監局今年還將投入新設備,對電視、廣播以及平面媒體的醫藥廣告進行24小時不間斷掃描監督。"它會自動記錄下所有未經批準就刊播的醫藥廣告。我們可以據此對媒體刊播非法醫藥廣告進行詳細準確的統計。"馮國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