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它,每年有300萬例死亡得以被預防,75萬兒童免于殘疾。
因為有它,天花已經在世界上絕跡,脊髓灰質炎也已在絕大部分地區消滅。
它是疫苗。它的誕生讓人類在與疾病的斗爭中,不再輕易“繳械投降”。
為提高人口健康水平,我國歷來高度重視疫苗的生產和研發工作。“十一五”期間,我國啟動多個重點項目,大力推進疫苗研發進程。
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戊型肝炎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這些疫苗家族的“新成員”不僅為“疾病防火墻”添磚加瓦,也加速了我國邁向疫苗強國的步伐。
助力:“十一五”推進疫苗研發
“十一五”期間,我國著力提升多方面自主創新能力,攻克重大疾病防治和新藥創制的關鍵技術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為推動疫苗行業向前發展,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在“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科技支撐計劃、“重大新藥創制”和“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等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計劃中,對疫苗研發與產業化予以重點安排。
春風朝夕起,吹綠日日深。在“十一五”科技計劃帶動下,我國疫苗研發領域煥發出勃勃生機。初步統計顯示,自2006年至今,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進入臨床試驗的國產疫苗品種達到60多個。我國自主研發、用于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的創新性疫苗產品成為其中耀眼的“明星”——
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聯合研制的DNA-天壇痘苗復合型艾滋病疫苗于2006年底獲準進入臨床試驗;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研制的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于2007年5月獲準進行臨床試驗;
由廣州拜迪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解放軍第458醫院和廣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治療性雙質粒HBV�。模危烈呙缬冢玻埃埃纺辏冈芦@準進入臨床試驗;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研制的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于2009年8月獲準進入Ⅱ期臨床試驗。
此外,目前我國已有3家企業初步完成了用于手足口病的預防性疫苗——EV71病毒滅活疫苗的臨床前研究,正式申請進行臨床試驗。據了解,EV71病毒滅活疫苗從毒株分離、鑒定,到生產工藝及質量標準的研究、建立等,均由我國企業和相關研究檢定機構完成。
創新:從追趕到領跑
對自主創新的堅持不懈,讓我國在一些疫苗品種的研發上走在了世界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領跑者”。
�。玻埃埃鼓辏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為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頒發了新藥證書。
“真高興�。�”回想起一年多前得知這個消息時的心情,第三軍醫大學教授鄒全明的話語樸素而又真摯。這是世界上首個獲準上市的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鄒全明和他領銜的科研團隊整整奮斗了15年。
“我國是一個胃病大國,每年有大量醫療資源用于消化性疾病的治療。與此同時,胃病的治療手段存在很多不足,效果也并不理想。”鄒全明說,研制幽門螺桿菌疫苗,可以實現從源頭上防控病菌感染,具有重要的醫療社會價值。
從人身上分離幽門螺桿菌,移植到沙鼠身上,再從感染了病菌的沙鼠身上分離幽門螺桿菌,再移植到沙鼠身上……反復篩選、多次傳代、不斷檢驗,15年來,鄒全明帶領著團隊篳路藍縷,刻苦攻關。期間,“863”計劃和“重大新藥創制”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對科研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
今年8月23日,《柳葉刀》刊登了我國自主研制的戊型肝炎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在國際著名醫學刊物上“亮相”,意味著我國戊型肝炎疫苗研制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已贏得國際權威認可。
對于這一成果的發布,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肝炎室主任霍爾姆貝格博士撰文指出,這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之一,是全世界戊型肝炎預防與控制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
霍爾姆貝格博士所稱的“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之一”——戊型肝炎疫苗三期臨床試驗,前后歷時5年,約有12萬名志愿者參與研究。自研發至今,戊型肝炎疫苗已獲�。错棁鴥韧馐跈喟l明專利。在科技部的指導下,戊型肝炎疫苗的臨床研究被列入“863”計劃重大項目。
戊型肝炎癥狀與甲型肝炎類似,但病死率更高,癥狀更重。專家指出,研制一種有效的戊肝疫苗,將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揭開新的一頁。
除了積極探尋重大疾病的疫苗防治手段,當甲型H1N1流感洶洶來襲之時,我國的自主創新更是為人類與傳染病的賽跑增添了“中國速度”。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可以應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國家。”2009年9月8日衛生部部長陳竺宣布的這個重大消息,讓身處甲流陰霾下的人們看到了戰勝疫情的曙光。正是借助于自主建立的血凝素定量替代方法和臨時標準試劑,我國不用等待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標準化試劑,大大縮短了臨床試驗時間,從而使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發搶在了其他國家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