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指出,降藥價導致了一些低價藥正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北京將實現公立醫院藥品同城同價
北京藥品12月起實現同城同價 藥價平均下降16%
北京晨報2010年11月12日訊 從12月1日起,本市將實現所有藥品在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同城同價”。這意味著,今后患者再去二級以上的醫院,拿到的同一廠家同一品規的藥品價格也將全市統一。根據預測,調整后藥價平均下降16%,價格上漲的藥品將不超5%。
掛號爽約醫院出黑名單
昨天,市衛生局副局長毛羽、市衛生局藥械處處長岳小林、市衛生局醫政處副處長陳靜做客北京市政風行風熱線“走進直播間”欄目,就本市預約掛號以及藥品集中采購情況回答了網友提問。
據陳靜介紹,從去年9月1日開始在全市三級醫院開展預約掛號以來,截至目前,全市預約掛號就診的患者占到15%,其中,初診預約占了20%,復診預約占80%,大部分醫院已經拿出20%至25%的號源用于預約。陳靜同時透露,目前預約掛號的爽約率為20%。針對這一情況,有些醫院已采取預約網絡黑名單制。
同時,毛羽透露,市衛生局正在進行預約掛號統一平臺的整合,但在平臺未成形前,目前預約方式有電話、網站預約、窗口預約等多種途徑。
下月初起
全市藥品“同城同價”
據岳小林透露,本市藥品招標采購目前已完成外頻目錄的篩選,現在醫療機構和藥品配送企業正在經歷一次歷史規模最大的“倒庫換貨”。除了麻醉藥品,還有疫苗,本市醫療機構所有的藥品都要通過這次藥品招標采購的程序獲得,預計從12月1日起,所有的藥品在二級以上的公立醫療機構都要實行“同城同價”。這意味著,從12月1日開始,患者再去二級以上的醫院包括二級的醫療機構拿到的藥品都是這次招標采購目錄中的藥品,而且同一廠家同一品規的藥價格統一。
岳小林介紹說,這次招標采購重要的目標,是通過北京市場巨大的采購量,來建立一個更好的“游戲規則”去支持價格體系的整體下降。此次整體招標采購價格比現行的六組招標模式最低價平均降了16%。她透露,根據預測,調整后的價格上漲的藥品將不超5%。此外,中標產品如發生質量事故和不合格的情況,將會被公示。另外還有退出機制對中標產品進行長期動態監測。
檢查結果將互認
針對網友提出的本市醫院檢測結果還無法達到完全互認的問題,陳靜介紹說,截至現在,本市已有141家醫院參與了檢驗結果互認,互認項目達到31項,下一步本市將推動CT、核磁共振等大型設備的檢查結果互認。
但陳靜同時解釋說,有一些結果不是查一次就一勞永逸的,檢驗的指標分不同類,有一些指標變化非常快。比如一發燒白血球就升高,體溫下來的時候白血球變化很快,因此有些檢查項目要考慮病情變化因素,也具有時效性問題。這跟醫院互認不是一個概念,即使到原來的醫院也需要重查一次。
晨報記者徐晶晶
本市糖尿病患者超120萬人
11月14日是第四個“聯合國糖尿病日”。昨天,市衛生局副局長毛羽透露,目前本市糖尿病患者的人數已經超過120萬。北京市糖尿病防治辦公室此前的調查顯示,18歲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達6.2%,且本市的兒童和青少年中,糖尿病患病人數也正在增長。在對3719名10至18歲的在校中小學生進行的糖尿病篩查中,發現“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達到3.03%。
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將使一個家庭增加巨大的經濟負擔。據了解,門診看病的糖尿病人每個月平均要花1000元左右的醫藥費。
相關政策:國務院15措打壓藥價虛高探索統一藥價
三農直通車綜合報道:據中國政府網9日消息,自放開外資獨資醫院限制,以應對“看病難”的舉措之后,國務院又出重要政策應對“看病貴”,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的指導意見》,將基本藥物的采購權統一回收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通過將基本藥物市場“全國統一”、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的做法,扼制住在基本藥物采購過程中出現的“二次議價”、“幕后交易”、“層層加價”、“藥一降價就消失”等等不良現象,在保證基本藥品質量過關的情況下,切實降低基本藥物價格。
本報道,指導意見提出了建立和規范基本藥物采購機制的15項主要措施,包括明確以省為單位建立基本藥物集中采購“非營利”網上采購系統平臺、合理編制基本藥物采購計劃、加強基本藥物市場價格調查、明確基本藥物供貨主體、堅持質量優先、價格合理、簽訂基本藥物購銷合同、建立嚴格的誠信記錄和市場清退制度等。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這一指導意見是根治“藥價虛高”頑疾的重要政策,目的是確保采購到的藥物安全有效、品質良好、價格合理、供應及時,使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指導意見直指藥價虛高因素
國家統一市場避免“廉價藥斷供”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已經實施一年多,現在又出臺《指導意見》,是因為出現一些新情況。廉價藥“消失”是其中之一。指導意見明確對基本藥物實行以省(區、市)為單位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以“國家統一市場統一調配”來解決“藥價一降就消失”的問題。合同制下,基本藥物一旦出現供應不及時等問題,供貨企業將承擔巨大違約責任。
探索國家統一定價避免“隨意加價”
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基本藥物指導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價格主管部門動態調整基本藥物指導價格水平,指導各地合理確定集中采購價格。對獨家品種以及經多次集中采購價格已基本穩定且供應充足的基本藥物,要探索實行國家統一定價。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基本藥物價格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各種價格違法行為。
省級才有權采購避免“二次議價”
以前,省級招標只確定企業名單,醫療機構普遍存在二次議價。指導意見指出,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是本省(區、市)基本藥物集中采購的主管部門,負責搭建省級集中采購平臺,市(地)及以下不設采購平臺,不指定采購機構。這一措施直接針對目前某些地方存在的藥品“二次議價”,以及優先采購本地藥企高價產品的地方保護主義行為。
過程網上全公開避免“黑幕交易”
新政策規定,“省級采購平臺”是一個網上采購平臺,提高交易透明度,基本藥物采購價格、數量和中標企業等及時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必須在采購結束3日內主動向社會公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價格、采購數量和中標企業,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報衛生部備案并抄國務院醫改辦公室。鼓勵新聞媒體等監督,建立有獎舉報制度。
壓縮流通環節避免“層層加價”
新政策要求詳細調查和掌握基本藥物近3年社會零售價格及實際進貨價格,原則上集中采購價格不得高于市場實際購銷價格;對價格虛高的基本藥物公開招標,通過“雙信封”等方式(即在編制標書時分別編制經濟技術標書和商務標書,企業同時投兩份標書),充分利用市場競爭形成合理采購價格。招標結束后即簽訂購銷合同,最大限度壓縮流通環節,減少層層加價的空間;交貨驗收合格后30天內付款(目前藥品回款時間通常在6個月左右甚至更長),大大降低藥企流動資金成本,有利于降低藥價。
藥企黑名單制度避免“次藥充好”
采購環節中,淘汰質量和信譽不符合要求的企業。監管環節中,供貨企業要提供樣品備案,確保質量。建立“黑名單制度”,一旦出現惡意壓低價格、供應質量不達標藥品等行為的企業,堅決清除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