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品牌的立體戰
與品牌年貨走俏伴隨的是廠商的立體品牌戰。如廣告戰,價格戰,渠道戰等。
根據慧聰鄧白氏研究媒體事業部廣告監測數據,每年春節前后作為中國最旺盛的消費季節,媒體廣告額都會有顯著增長。其中2010年1季度中國平面媒體廣告總刊例額達218.92億元,同比增長27.18%。盡管2011年1月的媒體廣告數據尚未出爐,但業內人士普遍預測,2011年1月媒體廣告額將再創新高。
“年貨的消費拉升是企業投放廣告的主要動力之一。”北京二商集團品牌宣傳部車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旗下擁有六必居、王致和、月盛齋、白玉、京華茶葉、大紅門等中華老字號的北京二商集團,在進入年貨銷售旺季的1月5日驟然發力,與武漢中百集團、長春歐亞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3家企業將在物流運轉、網點建設、銷售流通的多個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這意味著,春節期間河南、重慶、吉林等多個省市的百姓餐桌上將出現400余種京味美食。”車先生表示。
5天后,為期一個月的“北京二商中華老字號”展賣月也從元月10日拉開帷幕。據介紹,北京二商集團薈萃了12家出資企業的近500種老字號精品,在武漢中百集團10家大賣場、20家綜合超市同時銷售。
為把握節日商機,贏得展賣月開門紅,武漢中百集團為這次展賣活動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短短幾天內,集團運到的22000多箱產品鋪貨已達80%以上。
在宣傳方面,不僅在當地多家媒體刊登了集團16個單品的整版促銷海報,而且,在賣場大門口、賣場內、在貨架上方以及賣場通道地上都豎立、懸掛、粘貼了各種廣告牌,同時利用電子屏幕、店內廣播反復播放二商宣傳牌和產品介紹,形成了立體宣傳。在各展賣門店中,集團產品集中陳列、擺放整齊、形象統一,促銷讓利活動豐富,吸引了眾多消費者駐足選購。1月10日展賣第一天,集團產品銷售即達2.7萬元。
傳統渠道之外,二商集團也積極地開拓近年來火爆的網購渠道。據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了解,該集團旗下的多款產品如六必居的醬菜、王致和的腐乳、大紅門的豬肉、月盛齋醬牛羊肉、宮頤府糕點、菜蔬公司的新鮮蔬菜等,和包括淘寶網在內的網絡平臺合作,銷售額也同樣可觀。
不過,在北京二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杰看來,質量安全遠比銷售額重要得多。“品牌源于品質,成于細節。二商集團現有120多個生豬貨源基地;70個蔬菜供應基地以及4591畝有機茶和無公害茶園。為此集團近年來投資6000萬元購置先進檢測設備,發揮現有4個肉、菜、茶葉和調味品的檢測中心作用,各個生產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堅持檢驗檢測制度,并建立了可追溯系統,實現了從原材料產地、種植、養殖基地、生產制造加工到儲存運輸、物流配送、零售終端完整的食品產業鏈條的標準化管理,建立了‘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追蹤、過程可監測、產品可召回’的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保證食品從田間到餐桌全程的安全。”
二商集團的年貨品牌開拓戰實際只是業界的一個縮影。有資深業內人士評論,年貨對于制造型企業而言,其附加的獨特屬性在于——就因為是年貨,品牌企業只能鉚著勁兒展示給消費者最好的一面。曾朝暉認為,年貨的獨特性某種意義上和春晚類似,是一次全民性的品牌體驗。“年貨品牌的集中展示可看作‘中國制造’的小型閱兵,品牌含金量如何,消費者的心里有桿秤,可以說年貨的質量代表著民生領域的中國制造質量。”
當然,對于龐大的年貨市場而言,品牌年貨不過是市場金字塔塔尖的一部分,F實中,“高性價比”永遠是消費者忠實的選擇。“但品牌年貨成為市場主流的意義在于,市場本身形成一種倒逼機制,督促企業真正把產品質量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至少也督促企業恪守‘中國制造’的道德底線。”有觀察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