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賜德公司蜂皇漿軟膠囊生產線
在徐水榮看來,綠色的內涵很豐富,“不光蜂產品要有機、無公害,也不光是生產過程中節能環保,更重要的是有綠色的員工、綠色的意識、肩負綠色的使命。”
每周的星期三下午,都是江山福賜德蜂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綠會”時間。“所謂綠會,實際上是企業內部的自由談,大家心平氣和地就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開誠布公地交流。”董事長徐水榮微笑著對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說。
這種“綠會”已經持續了近10年。
在福賜德,任何一個員工都不會輕視“綠會”,這種無拘無束的民主氛圍并不是每個公司都能擁有的--8年前的2003年,福賜德的“綠色戰略”就是在“綠會”上拍板落定。
說來貌似輕松,實則驚心動魄。
福賜德綠色產品
2003年是中國蜂產品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的一年。其時,蜂產業低水平重復建設、蜂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和江山市的大部分企業一樣,福賜德在競爭中完成了標準化技術體系,完善了質量監控體系。接下來的宏大命題是,企業向何處去?未來的方向是什么?
這一年,國家質檢總局下達了“國家級蜂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
福賜德牢牢抓住了這次機會。
在山清水秀的碗窯水庫,福賜德和當地養蜂協會及另一家企業合作,種植了各類蜜源、膠源植物20000多株,總綠化面積33000多平方米。同時還建成兩個有300箱蜂的標準化示范蜂場和可容納多人的標準技術培訓中心。
“自此,福賜德的綠色戰略漸漸清晰。”徐水榮說,一條集有機、綠色、無公害蜂產品基地建設、產品研發、生產加工、連鎖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型蜂業大道徐徐鋪開。
之后,福賜德又相繼建設了有機蜂產品示范基地等綠色基地,因為原料得到保障,產品質量大幅提高,很快,福賜德“綠色蜂產品”開始在業界叫響,其產品“破壁松花粉”、“蜂膠軟膠囊”被批準為“國食健字號”產品。2005年,福賜德山花蜜、百花蜜、蜂王漿更是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國家AA級綠色食品,被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定為有機食品……記者了解到,駛入綠色發展快車道的福賜德現已擁有蜂蜜、蜂花粉、蜂膠、蜂王漿、松花粉、營養食品大系列120多個品種,在華東、華南地區有自營專賣店156家。
福賜德綠色文化
走進福賜德公司,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紅藍相間、分外別致的辦公樓,地面一塵不染,樓前的花園綠色洋溢,分外悅目。
“福賜德流淌著綠色文化的血液。”有業內人士高度評價。
在徐水榮看來,綠色的內涵很豐富,“不光蜂產品要有機、無公害,也不光是生產過程中節能環保,更重要的是有綠色的員工、綠色的意識、肩負綠色的使命。
事實上,諸多細節都在彰顯著福賜德的人性化情懷。公司的生產車間是請專人設計過的,布局合理,易于工人操作;新員工上崗都建立員工檔案,并派往參加江山或衢州市質監局等單位舉辦的實用技術培訓學習;甚至,即便是剛性的”生產過程質量管理制度“和”工藝紀律檢查考核制度“,措辭也特地溫和了不少。
這種綠色的企業文化自然潛移默化地深深影響了每一位員工,”在福賜德,你永遠不會在地板上撿到一塊紙片,它或者是被工人撿起了,或者是工人正在撿起。“徐水榮自豪地說。
工人的綠色意識實際上也成就著生產質量。記者了解到,福賜德的設備故障率、廢品率、能耗等都遠低于業界的平均水平。”公司投資2100萬元,創建了一個高標準化實驗室,一個面積達的10萬級潔凈度GMP廠房,我都沒怎么管過。“徐水榮說。
福賜德綠色藍圖
在福賜德辦公樓的墻壁上,懸掛的是一張張蜜蜂的圖片,有中華土蜂,有意蜂……儼然一個小型的蜜蜂博物館。徐水榮向記者介紹,這主要是營造企業的蜜蜂文化,也可以看做是福賜德延伸綠色產業鏈的一個縮影。
在他的籌劃中,一個集”蜜蜂文化展示“、”蜂業技術培訓“、”功能型蜂產品開發“、”創意商情實踐“為一體的蜜蜂文化科技研發中心正緩緩浮出水面。徐水榮為此意欲豪擲5000萬元。
這實際上是一個綠色的、供江山市蜂產品企業相互交流的平臺,”目的就是使江山蜂產品企業抱團打‘江山’這個牌子。“徐水榮說,有了這個平臺,有助于進一步做大做強江山的蜜蜂產業,讓江山蜂產品企業獲取更多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信息更容易。同時,也助力實現江山蜂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傳統工藝向高新技術轉變,以實現傳統蜂業向現代的知識經濟、創意經濟和低碳經濟的轉型,真正實現跨越式發展。
徐水榮說,他一直有一個綠色之夢:通過江山蜂業提升城市品味和”中國蜜蜂之鄉“的對外形象,豐富和拓展江山的蜂業文化、旅游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