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村白洼,水如墨染
一個有“世界鴨王”之稱的上市公司——河南華英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讓其所在地潢川縣的農民變得焦慮和恐慌。這家明星企業,一方面讓不少農民擺脫貧困,另一方面,遍布全縣十余個鄉鎮的數百個鴨場,又使水污染十分嚴重,有些村民已經開始“四處找水喝”,還有些村癌癥人數增加,疑與飲水有關。
文/圖 楊桐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 劉暢
在多次上訪無果后,河南潢川縣付店鎮農民孔祥全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今年的3月29日,村鎮干部把孔祥全和其他上訪者召集到了一起,提出了一份“處理意見”,其中一項為:“經村兩委和白洼東西兩組協商同意,村民保證不再已(以)任何理由(就)污染及其他糾紛上訪,情節嚴重自負。”
他拒絕了在“承諾人”一欄中簽名。孔祥全反映的是有“世界鴨王”之稱的上市公司——河南華英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英”)的污染問題。“鴨場污染已經嚴重威脅到村民的生存,現在村里四處找水喝。”孔祥全對記者說,“全縣自來水本來的水源小潢河也被污染得厲害。”
“四處找水吃”的村鎮
實際上,孔祥全曾是華英的積極支持者。華英也正是從孔所在的付店鎮起家,宣稱“從中國鴨王、亞洲鴨王一直做到了世界鴨王”。
1991年,英國首相撒切爾訪華,促成了中、英兩國的一批貸款合作項目,其中包括3個養殖櫻桃谷鴨的項目。櫻桃谷鴨源于中國鴨種,鴉片戰爭期間傳到美國,經英國人優化繁育殺回大陸市場。潢川縣爭取到了項目之一,把利用英國政府貸款組建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取名華英。
此后20年,華英農業以潢川為中心迅速擴張,“從中國鴨王、亞洲鴨王一直做到了世界鴨王”,并于2009年12月在大陸A股上市,潢川縣財政局一直是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公開報道稱,由于養殖“華英鴨”,潢川20萬農民得以脫貧,在這個只有80多萬人的縣域堪稱奇跡。在全國禽業界,華英“公司+基地+農戶(小區)”的創新商業模式也備受推崇。
華英鴨場在孔祥全的白洼村開建之初,孔和多數村民一樣,覺得這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好事,在村里賣地時投下了贊成票。華英的“孵化三場”就開在了孔祥全的地頭。村里好多婦女都在這里上班,每月能有一兩千元錢的收入。臨近的新勝村,有幾戶村民從鴨場排除的污水中撈鴨毛,曬干后銷售,每年也能掙上萬元。而鴨糞則被村民拉走,以每車25元的價格賣給魚塘做飼料用。
不過,隨之而來的鴨場污染讓包括孔祥全在內的村民們越來越無法忍受。這個鴨場的廢水,通過后墻的一個排污口,24小時不停地流向白洼,村頭的池塘變成了墨水一般,魚類基本滅絕,夏天蚊子蒼蠅撲面而來,“一碗粥就能喝出三只蒼蠅”。即便把門窗封閉得密不透風,刺鼻的臭味還是讓人感到窒息。每逢陰雨,靠近池塘的水井內就會出現一種紅色的肉芽狀的小蟲,家養的鴨子到被污染的池塘戲水,上岸后全都打蔫,體質弱的當即死亡。
2002年春天,污水漫進了孔祥全的魚塘,“僅僅一個小時功夫,2000多條魚苗全部死亡”。污水還漫進了一些村民的稻田,造成水稻整片整片的倒伏,這種景象讓白洼村民驚恐萬分,聚集起來堵了孵化三廠的大門討說法。
后來,鎮政府的官員出面協調,以華英公司每年給付4000元的“污染費”了事。
被鴨糞浸泡出的污水有很強的肥力,村民們不需要購買化肥,但用這種水澆地,千萬不能澆第二水,否則就會造成由肥力過剩引發的倒伏減產。
孔祥全和他的鄰居們每年都種植水稻,但他們都從外邊買米吃,因為自己田里產出的稻子烏黑,看起來都讓人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