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6小件”不是個好辦法
文/蘭進
中國人出差,大多數不習慣自帶洗漱用品,并認為酒店提供這些服務是本分。
酒店內“6小件”日用品給旅客出行帶來便捷,但也產生了一定量的生活垃圾,現在人們將其歸結為“非低碳行為”。因此,近幾年來,已經有某些地方嘗試禁止使用“6小件”,但這種犧牲酒店服務品質,降低旅客出行舒適度的做法,卻往往因酒店和旅客的反對,最終都半途而廢。
如果對“6小件”簡單采取“一刀切”,旅客只有自己攜帶洗漱用具,或者酒店有償銷售洗漱用具給旅客。我認為這兩個方案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鼓勵旅客自己攜帶洗漱用品出門可行嗎?
首先,能住酒店的人也常常會乘坐飛機。根據民航的相關法規,禁止攜帶液體乘坐飛機。即使可以托運,但大家回想一下,出門帶著洗漱用品,用完以后將這些濕漉漉的毛巾、牙刷、肥皂、洗發水等放在一個密封的洗漱包里再裝進密封的旅行箱,麻煩是小事,交叉感染造成細菌滋生影響身體健康是大事。尤其是牙刷,科學的使用方法應該是使用后必須將牙刷放置在通風干燥的環境。夏天出行時,打開行李包,面對滋生大量細菌發出異味的洗漱用品,您還敢用嗎?
“6小件”有償使用也存在弊端:
一、酒店通常銷售的有償使用洗漱用具都是一個洗漱包,里面裝著牙刷、肥皂、梳子和洗發水等等,價格通常在5-50元/套。假設旅客是一位光頭男士,他不需要全部用品,就很容易產生強買強賣;
二、酒店正常提供的洗漱用品都是獨立包裝的,有償使用品卻是在獨立包裝的外面增加了一個大的塑料袋,旅客基于健康考慮也不愿意將使用過的洗漱用品帶走,所產生的垃圾只會更多;
中國飯店協會韓明會長曾指出:“創建綠色飯店不能以過度地降低消費者住宿滿意度為代價,而應該充分考慮社會、消費者、飯店企業三方面利益的結合。我們千萬不能忘記比‘低碳’更重要的還有‘和諧’兩個字。”所以,在消費者比較敏感的“6小件”問題上,更需要我們的政府、飯店企業及“6小件”供應商用更多智慧來解決。
“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財富”,歐美、日本、新加坡等經濟發達、文明程度高、資源匱乏的國家也沒有明令禁止使用“6小件”。
要徹底解決“6小件”產生的生活垃圾問題,我認為可以借鑒歐美、日本等發達地區和國家垃圾分類回收、物盡其用的辦法。但在我國還沒有建成完善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體系的現狀下,可由生產廠家和酒店對旅客使用后的牙膏鋁殼、牙刷柄、梳子等生活垃圾進行協議回收、專業處理,實行“從嬰兒到終生”的全過程服務,在滿足“名店用名品”、旅客安心便捷、低碳出行三大條件的同時,將酒店生活垃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真正做到物盡其用,可持續發展。
同時,國家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也應該對《綠色飯店標準》等相關行業標準進一步細化,讓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比如:
一、要求酒店適量配置“6小件”,減少不必要浪費;
二、要求“6小件”不得過度包裝,包裝物不得超過兩層;
三、要求“6小件”供應商必須和酒店簽訂廢棄物回收協議,定期集中回收。
相關鏈接
江蘇兩年前出臺規定:住賓館需自帶牙刷
2008年10月,江蘇省出臺《關于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實施意見》,其中就提到住賓館需自帶牙刷。
2008年是江蘇機關率先實踐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年,出臺全民節能規定并希望以此引導全民節能的新風尚。 這份省政府的文件提出了多項規定,包括不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紙杯、簽字筆等,同時還規定,各類賓館飯店一律不主動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省級機關事務管理局、旅游局、工商局、質監局等各級節能監督部門將負責對所有賓館飯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