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推出超繁工資計算公式 加班時間越長附加工資越低
比亞迪員工發現玄機 周六加班被指免費打工
在比亞迪旗下一家公司工作的趙先生發現,自從公司用一個“超繁公式”計算工資后,不僅加班時間越長附加工資越少,而且每月兩次加班變成了“免費打工”。
在對公式演算確認后,感覺上當的趙先生辭職后起訴討薪。因為該公式曾一度適用于整個比亞迪集團,趙先生希望能打贏這場官司,給其他觀望的比亞迪員工一個“討公道”的信心。
公式啟用
薪酬調整 超繁公式登場
2007年11月,趙先生到北京比德創展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的硬件開發部當工程師。作為比亞迪的旗下公司,比德創展從事手機應用軟件和整機方案設計。
入職時,趙先生的工資由底薪加獎金構成,除此之外還有加班費、過節費等。其中9000元底薪是固定的大頭。
2008年7月,比德創展進行員工薪酬結構調整。此前,比亞迪其他下屬公司已經全部完成了該項調整。
趙先生回憶,當時由深圳比亞迪總公司的黃小姐主持薪酬結構調整會。
在會上,她宣布今后公司將實行每周5.5天工作制,即每隔一周員工統一在周六加班一天。并表示公司將實行新的薪酬制度,月工資改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附加工資組成。基本工資固定,績效工資是一個固定數值乘以特定的績效獎系數得出,附加工資則需要按公司提供的公式計算得出。
按新規定,趙先生的基本工資是固定的3400元,績效工資大約一千元出頭,剩下的附加工資,則由一個新公式“做主”。
當黃小姐用投影儀打出了附加工資計算公式時,所有人都呆住了——太復雜了,光字母系數就有十多個!
很多人直截了當地質疑,為什么要用這個公式,今后收入會不會因此降低?
黃小姐沒有作出解釋,在多數員工堅持要求給出說法的情況下,人力資源部經理出面承諾“工資結構調整后年薪不變”。
核算工資
發現加班時間越長附加工資越低
薪酬結構調整會之后,工資條變成了通過E-mail發送給個人的加密電子文檔。這期間,趙先生和同事還稀里糊涂地簽過一份勞動合同變更書。
2008年12月,比亞迪總部向各下屬公司發出通知。
“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了一定影響,一些事業部出現了訂單減少,員工工作量不飽和的情況,為了應對這一形勢,也為了和國際化接軌,使員工有更多的休息時間”,決定將5.5天工作制恢復成5天工作制。
出于對“超繁公式”的不信任,趙先生決定核一遍實行5.5天工作制期間的收入。
這一核,他發現了問題:加班時間長的月份,雖然加班費多了,但附加工資少了,而且少了很多。
他懷疑自己算錯了,要求人力資源部的工資核算員重新核算。
核算員讓他用公司自制的計算軟件自己核算。趙先生逐月代入公式核算,結果仍然是加班越多附加工資越少。
核算員無法對此進行解釋,他表示自己只會按軟件計算結果發錢。
員工發現
超繁公式加班 “吃虧”是普遍規律
趙先生將發現告訴了同事。大家在核算自己的工資后發現,加班時間越長附加工資越少竟然是“普遍規律”。
趙先生說,因感覺上當一度想離職。但時值國際金融危機,各個行業都不景氣;正巧那段時間他剛在北京貸款買房,妻子又剛生了孩子。為求生活平穩,他還是選擇了“忍”。
趙先生同時表示,他初步演算發現“超繁公式”主要在5.5天工作制下讓人“吃虧”,因為“超繁公式”主要和加班時間有關,在5天工作制下對收入影響不大。
趙先生覺得,既然工作制已經恢復,自己也不必再計較幾個月的損失。
公式停用
員工稱比亞迪承認“不合法”
2009年7月,比亞迪再向下屬公司發出通知,“由于國際經濟環境回暖,公司訂單大增”,再次將5天工作制改成5.5天工作制。
因為對收入有異議,趙先生和同事們多次向人力資源部反映問題,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2010年3月25日,公司召開第二次薪資結構調整會,宣布停止使用“超繁公式”。
趙先生說:“當時很多人問為什么原來的公式不用了,人力資源部的經理王女士一句‘因為原來的公式不合法’引來‘罵聲’一片!”
會后,王女士要求全體員工簽《勞動合同變更協議書》,受到包括趙先生在內的一些員工的拒絕。
趙先生告訴記者,協議中存在很多問題。
比亞迪想讓員工在協議中承認依據公式發放工資合法顯然是為了掩蓋錯誤;同時,合同中還變更了用工主體,將比德創展變成比亞迪精密制造北京分公司,卻沒有合理的解釋;而且協議中還有其他免除公司責任、增加員工責任的條款。
工程師推算 驗證結論后紛紛辭職
王女士一句無意中的“認錯”,激起了趙先生和同事們驗證公式“不合法”的決心。這些學理工出身的工程師從各種角度對公式合法性進行了驗證。
最終,大家驗證出兩個結論:“加班時間越長,附加工資越低”;5.5天工作制和5天工作制薪酬一樣多。后者意味著,每月加班的兩個周六,員工是在免費打工。
他們將演算過程制成PPT在公司傳開。據趙先生說,像他一樣出于對公司不滿,辭職的有三四十人之多,其中不少人是元老級工程師,還有一些是中高層領導。
申請勞動仲裁討薪 被駁后訴至法院
和公司幾次協商未果,趙先生向朝陽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比德創展給付拖欠的工資、加班費及經濟補償金。
仲裁委審查認為,趙先生在2008年下半年和公司簽過勞動合同變更書,之后公司正是按照變更后的工資標準給趙先生發工資的。
趙先生雖稱公司承諾“年薪不變”,但未舉證。2010年3月25日的工資調整,趙先生雖然沒有簽字同意,但之后公司發放的工資并沒有低于之前的標準。
且趙先生領取的加班費總額也沒有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
因此,仲裁委認為比德創展不存在拖欠、克扣工資的情況,駁回趙先生的討薪請求。
趙先生不服仲裁,他聘請了律師,將比德創展起訴到朝陽法院。
目前此案尚未開庭。
●對話
企業不可能讓每名員工都滿意
針對趙先生所說的情況,記者試圖聯系兩次薪酬調整會的主持者——黃小姐和王女士。黃小姐屬于總部員工,但比亞迪總部未透露其聯系方式,記者只采訪到王女士。
FW:有人說,在去年3月的工資結構調整說明會上,您當眾承認原來的復雜公式是不合法的?
王女士:這話我說沒說,現在想不起來了。我自己都沒弄明白它,到哪兒弄明白去?那個公式很復雜。但不合法又能怎樣?
FW:您是比德創展的人力資源經理,負責薪酬工作,您對公式都不了解?
王女士:不了解。薪酬的數額是用軟件算出來的。如果有員工咨詢,我們只能告訴他,這個系數代表什么,那個系數代表什么。但每個系數對工資的影響,我也不明白。人家說,你人力資源經理怎么都不清楚,我一點都不生氣。因為這個公式不是我創的。
FW:那誰了解呢?
王女士:我還真不知道。
FW:趙先生經過演算,發現用了該公式以后,加班費的數額有問題。
王女士:他都算清楚了,也挺累的。我覺得,如果他把這些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會做得更好。
FW:你認為趙先生是故意找事?
王女士:他純屬沒事找事,我覺得他是心理方面的問題,有點軸。企業要做什么,都是站在一個高度上考慮的,是要維護企業的正常運作和發展的。你不滿意,可以走人。
FW:除了趙先生,還有好幾十個人也走了,你認為這和調薪有關系嗎?
王女士:有沒有關系不是我說了算的。總有人會接受它,它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
企業就是要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它不可能讓員工個個都滿意。
FW:聽說您也離職了?
王女士:對,但我離職是我的個人選擇,我不認為這個企業欠我什么。
文/記者 付中 李奎
實習生 張杰 王曉飛
企業為節約成本 不敢明降薪
推出復雜計算公式讓員工“多干活少拿錢”
“超繁公式”涉嫌變相降薪
工資薪酬專家認為,比亞迪的做法有變相降薪之嫌。律師表示,因為法律規定降薪需經員工同意,企業利用這種公式可以很隱蔽地讓員工“多干活少拿錢”,員工不知就里,更容易在薪酬變更協議上簽字。
多名專家均表示這種公式還是頭回見到。工資薪酬專家認為,如今勞動法規執行得越來越嚴,一些企業不敢再“硬來”,今后很可能也會“劍走偏鋒”,制造出類似公式“節約成本”。
比亞迪
仲裁書顯示
“超繁公式”全集團都在用
記者在趙先生的勞動爭議仲裁書中看到,比德創展公司答辯稱,2008年7月公司調整薪酬結構,是為了“實現集團薪酬制度的統一”。換言之,“超繁公式”適用于整個比亞迪集團。
記者在百度上搜索關鍵詞“比亞迪工資公式”,找到網頁約325000個,其中多為論壇發帖,有相當一部分雖然揭露工資計算公式有貓膩,但因為說不清貓膩在哪,又很無奈。
仲裁書未涉及
“超繁公式”是否合理
為了解公式的制作過程和目的,記者多次聯系比亞迪總部,希望其作出解釋。比亞迪公關部工作人員稱此事處于訴訟階段,公司不宜發表意見。
記者聯系到趙先生勞動仲裁糾紛案中比亞迪的代理人祝先生。他告訴記者,對于公式的疑問一律以仲裁書認定為準。
但實際上,公式是否合理合法以及趙先生的演算是否正確,仲裁書均未涉及。對于“人力資源經理是否承認過公式不合法”等問題,祝先生不愿作出解釋。
業內人士
降薪或與當年汽車工業大環境有關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賈新光告訴記者,中國汽車工業從2008年起出現了低速增長,當年就有一些車企降薪減員,比亞迪的做法可能與汽車工業的大環境有關。
這一點在趙先生的勞動爭議仲裁書中有所印證,比德創展稱調整薪酬結構是由于公司“利潤減少,成本上升”等原因。
記者查閱該公司2008年年報,發現其當年凈利潤同比下滑37%,而成本較2007年大幅增長,其中研發成本增長了67%。
據報道,當時比亞迪集團員工總數達十多萬,如果全員適用“超繁公式”,能省下巨大人力成本。
“超繁公式”被指為降低人力成本
業內人士表示,克扣員工薪水的做法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而且以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居多,“因為那些企業往往不重視人才”。
但在業內,比亞迪被戲稱為“勞動密集型”的高新科技公司。
趙先生則表示,“超繁公式”早在2007年初就開始在比亞迪其他下屬公司啟用了,那時金融危機還沒爆發,并不是金融危機造就了這個公式。他認為公司這么做無非是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因為“比亞迪是個不重視人才的地方”。
記者了解到,比亞迪的員工由高到低被分為從A到H的若干級別。趙先生說,比亞迪只重視A級到D級的員工,而他自己則屬于不被重視的“普通員工”。
專家說法
“超繁公式”是變相降薪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工資薪酬專家佟亞麗了解情況后表示,比亞迪的行為應該算是一種變相降薪。
她坦言,這種利用復雜計算公式來變相降薪的做法,自己之前沒聽說過,屬于“新事物”。
佟亞麗認為,類似的“超繁公式”今后還可能出現,因為法律在薪酬方面的規定越來越嚴,一些企業很可能也通過這種隱蔽性很強的招數“節約成本”。
薪酬變更協議是重要證據
朝陽法院專門承辦勞動爭議案件的民五庭副庭長陳闖告訴記者,朝陽法院每年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有幾千件,他也沒聽說過有企業用“超繁公式”。
他表示,勞動法規定勞動報酬屬于勞動合同中必須約定的條款。同時,用人單位只有在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才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
在勞動爭議案件中,員工書面同意降薪的變更協議是審理案件的重要證據,員工在簽訂變更協議時要格外慎重,注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變相降薪長遠來看得不償失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李明志認為,變相降薪短期內可能會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但長遠來看得不償失。
首先,它會損害企業名聲,對企業的資本市場產生不良影響;其次,它會加速員工流失,使員工流入同行業企業,增加競爭對手實力;最后,新員工培訓會增加企業成本。
趙先生也表示,自己起訴和大家離職并非僅僅出于收入上的損失,更是寒心于公司這種耍手段的做法。
律師說法
“超繁公式”讓員工“多干活少拿錢”
盈科律師事務所勞動人事部主任何力分析,如果企業單方降薪不被員工認可,可視為克扣勞動報酬,不僅員工有權通過勞動仲裁、訴訟等方式討要,勞動監察部門還會追究企業的法律責任。
通過“超繁公式”,一方面企業能讓員工“多干活少拿錢”,另一方面由于員工意識不到是降薪,更容易在薪酬變更協議上簽字。
律師建議
單位改變計酬方式勞動者要慎簽字
何力提醒廣大勞動者,在勞動爭議案件中,薪酬變更協議非常關鍵。
勞動者在和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首先要看工資標準,如果沒有明確約定,勞動者有權要求單位明示。
其次,如果單位改變計酬方式,勞動者遇到“超繁公式”時,不應輕易簽字,應先就工資數額咨詢明白,要求單位將關鍵點寫入協議中,防止事后自己舉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