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19萬元被轉走銀行識別系統有缺陷被告:警方已立案應“先刑后民”
本報訊(記者 李奎)劉先生向銀行卡存入19萬元,不料存款當天深夜便“不翼而飛”,遂以興業銀行失職為由訴至法院,索賠存款損失。
今天上午,西城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2010年10月4日,劉先生在興業銀行開設了一張“自然人生”家庭理財卡,并在10月6日存入19萬元。
據劉先生說,10月7日,他發現該卡賬戶上僅剩10元,其余的189990元存款不翼而飛,遂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9時許,原告劉先生的代理人郝律師告訴記者,在這起存款丟失事件發生前,劉先生曾在網上看到一個二手車信息。賣家稱自己只能接收興業銀行的轉賬,并稱把汽車開到北京后,劉先生驗好車再轉賬。
郝律師說,按照賣家的要求,劉先生便到興業銀行去辦理了一張家庭理財卡,結果存入19萬元的當晚就被轉走了。
原告方表示,劉先生當晚并未收到興業銀行的任何電話與短信通知。
劉先生辦理銀行卡并將錢存入該卡,和銀行之間就已經形成了儲蓄合同關系。興業銀行負有保障存款的安全義務,而賬戶上的存款被轉賬是興業銀行識別系統和服務存在缺陷造成的,因此銀行應賠償其損失。
“我們要澄清一下基本事實,從我行的操作程序來講,原告資金是被正常轉出的。”被告興業銀行代理人表示,劉先生辦理理財卡后,又另行開通了電話銀行定向轉賬業務。
興業銀行稱,只要賬號和密碼核實正確就可以正常操作電話銀行。在劉先生辦理轉賬過程中,銀行不存在違約行為。
興業銀行還認為,轉賬行為不排除是劉先生認可或者委托的行為。此外,本案已由警方立案偵查,應當按照“先刑后民”的原則進行處理。
“劉先生的存款之所以被非法轉走,是因為銀行的操作有重大漏洞,才被他人利用。”劉先生的律師表示,劉先生雖然開通過定向轉賬功能,但卻被他人修改了指定賬號,而且綁定電話也被修改了。
截至發稿時,此案仍在進一步審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