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關于安利產品的“曝光帖”近日迅速在網絡上流傳,再次引發安利產品價格的爭議。
爆料人稱:安利紐崔萊復合維生素C片的銷售價格是313元一瓶,石藥產品的價格是10元左右,懸殊太大。
該人士還稱,安利的這一VC其實與石藥集團售價10元左右的維生素產品相差不大,“原料是石藥的,生產是石藥的,只有包裝是安利的”。但按照該人士提供的價格,安利VC的價格卻是石藥集團產品價格的30倍。
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查詢了解到,安利的此款VC片規格為每瓶200片,在安利網站上官方報價為313元,銷售商報價則從200元到313元不等。
安利(中國)公司日用品有限公司高級對外事務主任陳艷玲3月30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也注意到了這個帖子,并回帖澄清了部分事實,但被淹沒在一片質疑之聲中。
石藥集團一位高層也對此爆料給予澄清:“安利的確是石藥集團的大客戶之一,但只限于原料藥領域。”
截至目前,上述紛爭尚無更進一步信息。不過在爭議背后,安利產品高額利潤的真相正在浮出。
成分解密
“安利在中國的所有產品都沒有委托加工的性質。”陳艷玲告訴記者,“安利在中國的大部分產品都已經實現本土化生產了,都是在廣州的自有工廠進行生產。”
公開資料顯示,安利(中國)工廠是美國安利公司海外最大的生產基地,坐落在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年產值超過320億元人民幣,現容納29條生產線和原材料、包裝材料等多個倉庫,生產紐崔萊營養保健食品、雅姿美容化妝品、個人護理用品和家居護理用品等。
至于公司的營養保健食品是否有部分VC原料采購自石藥集團,陳艷玲表示,目前還沒有掌握這個情況,“可能會有一些原料采購自石藥集團”。
上述石藥集團高層介紹:“安利是我們的大客戶之一,品種包括VB、VC、VE等眾多維生素,單一的VC原料藥銷售量尚無法統計。”
安利VC片標稱“每片提供250毫克高含量的維生素C,其中30毫克為天然維生素C”。安利公司高級主管李志剛介紹:“其中合成維生素的部分的確是其他企業生產,天然部分是由安利紐崔萊農場自產后提取的。這一比例搭配使VC產品更具安全性,不至于產生傷害性的后果。”
據李志剛稱,完全人工合成的VC“不能長期使用”,否則會產生溶血癥等問題,“只有植物提取的部分才是VC的精髓”,因此安利一直宣稱其“天然維生素”的概念。而考慮到人體的吸收效率問題,安利在其產品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人工維生素,保證其價廉物美。
不過多位業內權威人士批駁了這一說法。中國保健品協會副秘書長賈亞光表示:“保健品中宣稱的人工VC和天然VC,差異主要在于其殘留物的比例。但隨著技術趨于成熟,目前兩者的殘留比例已經很接近,幾乎沒有區別。”
上述石藥高層也認為:“石藥的VC是通過生物發酵技術提取的,原料主要來自玉米等,嚴格說來并非人工合成。從未聽說過長期服用VC會對身體不利。”
中國是VC出口大國,石藥集團、東北制藥、華北制藥、江山制藥四大家集中了全球90%的VC產能,國外僅帝斯曼蘇格蘭工廠尚進行大規模生產。石藥高層介紹:“歐美日等地的VC幾乎都來自中國,主要用于飼料、飲料和藥品。直接做成片劑的VC一年起碼也有幾千噸,并沒有所謂的不良后果。”
天然VC和合成VC化學結構式完全相同的,石藥高層認為:“只要不存在第二種VC,那么對人體來說,其作用也應該是完全相同的。天然維生素C能達到的功效,合成的照樣能達到,而且價格會低廉很多。”
價格玄機
但正是每片30毫克的“天然維生素C”,使安利VC片的價格遠高于同類產品。
陳艷玲認為,雖然存在價格差,但“石藥等企業的產品和安利的價格差沒有所稱的這么大。”她同時強調,雖然都是VC復合片,各家企業的內部配方各不相同。安利紐崔萊的核心原料,比如柑橘類提取物、針葉櫻桃提取物都是采購自安利自有的有機農場。
同樣以保健品身份出現的VC片,以官方報價計算安利每片VC片價格為1.56元。而石藥集團力推的果維康VC含片60片裝的價格為35元左右(約每片0.58元),湯臣倍健100片的VC片價格為108元(約每片1.08元)。均遠低于安利產品的價格。
而東北制藥、三精制藥等國內知名制藥企業生產的藥品類VC片價格則更為低廉,最低的100片價格僅為1.8元。
李志剛表示:“安利是全球唯一一家自己種植VC原料植物的企業。我曾到過美國紐崔萊農場,從種植到收獲,完全在安利公司的管理之下,保證原料100%天然。所以價格不可能和合成VC一樣便宜。”
同行之間對安利的這種宣傳策略也頗有微詞。中國非處方藥協會某高層表示:“這種宣傳的確有點過頭。雖然大家都認為天然的就是好的,但VC本身沒有天然和人工的區別,最多是在生產工藝上有差異。國內同類產品中,也沒有聽說過以天然VC為賣點的。”
安利產品的“暴利”實質上在業內是有共識的。國內另一家大型VC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其實VC產品的核心成分大同小異,“沒有太大的差別”,主要就是在輔料上略有區別。安利紐崔萊的VC一瓶賣313元,真正的產品成本“13元都未必有”。由于產品特殊的直銷模式,其實大部分成本耗費在銷售環節了,這部分成本也由消費者承擔了。
事實上2008年以來,VC市場價格一路下行,從高點140元/公斤,到2010年10月份的谷底37元/公斤,而VC的生產成本在30元/公斤左右,正因為如此,國內VC四大家族紛紛停產以維持市場價格。安利VC片生產成本自然也經歷了長達三年的下降,但除了個別經銷商自行折扣之外,安利官方并未降低其產品報價。
對于安利自我辯解的核心原料提取物,上述負責人認為也經不起推敲。“安利的產品每年的銷售都在持續增加,但他們所謂的農場有機物的種植有擴大嗎?或者有機物的擴種和銷售收入的增長成比例嗎?”他反問說,“櫻桃的種植沒有同幅度的增加,這些所謂的添加物是如何滿足安利不斷增長的銷售額的?”
安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以及墨西哥、巴西四地,共擁有總面積3000多公頃的紐崔萊自設農場。這一宣傳口徑多年來沒有改變。
上述石藥高層也認為:“果維康的銷售模式與安利VC片完全不同,我們是傳統的商超、藥店銷售,而安利是直銷。直銷商品的價格一向高于普通商品。”
賈亞光一針見血的指出:“追逐天然,這是個消費心理的問題。有錢的消費者自然想買好點的,就有企業去迎合這種需求。現在法律體系缺乏對保健品領域的全面規范,很多企業就在法律空白里掙錢。”但他同時坦言,完全監管難度極大,也缺乏專門部門來主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