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月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觀察》報道。元旦過后,春節就要到了,這期間正是紅酒的熱銷期。進口紅酒進價30元,售出價格卻能高達1200元,如此巨大的差價從哪兒來的呢?
編輯記者韓志峰采訪了中糧酒業公司進口酒高級品牌大使于朔:
記者:一瓶酒從場里出來到消費者終端中間要經過幾個環節?
于朔:拿法國酒舉例,基本上一瓶酒從廠里出來差不多有四五道手續,在國外找經銷商,國外經銷商再在中國找代理商,中國代理商再找經銷商。還有一部分人,就是在中國的經銷商,本身就是代理商,他們本身有一個很好的渠道的話,直接發展到渠道里去。當然,中間的加價也是很高的,整體算下來至少經過4道。
記者:以紅酒為例,您有沒有了解到最大的差價有多少?
于朔:因為葡萄酒目前的價格透明度不高,消費者不完全具備成熟的辨別能力,如果一些商家想加價的話,他們可以加很多。
記者:您能不能舉個例子?比如一瓶酒從廠里出來,到最后賣到商場、消費者手里頭中間差價?
于朔:大概20塊錢加上稅,各種費用全部加上的話,最后到終端那兒10倍應該是有的,而有些非常暴利的可能還不只這個數。我看過一款酒,大概30塊錢出廠價,最后大概賣到1200塊錢左右。
記者:這個倍數太高了。
于朔:這個主要是因為在渠道內加了很多價,比如說到了餐廳或者酒店,酒店本身有2到3倍的加價率,據我所知,30多塊錢的酒進到那個酒店,他直接把價格調到1000多元。很多時候也是消費者把這個價推起來了。
記者:2011年價格還在繼續漲,您能不能預測至少漲多少?
于朔:基本上平均每年至少漲10%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我們每年都會看自己這些同行們的報價什么的,每年至少漲10%。
記者:這些酒不斷漲價原因到底在哪?
于朔:我覺得,一個原因是中國的消費市場非常蓬勃,老百姓手里還算有錢,而且中國由于金融危機的沖擊并不大,所以很多,不光是酒商,包括奢侈品行業,都在瞄準中國這塊大肥肉。另一個原因是現在人們飲酒越來越注重所謂的健康,在某些場合上,人們喝酒覺得是一種品位。
記者:人們生活品質觀念已經發生變化了?
于朔:沒錯,整體來說,就是生活品質、消費觀念,還有就是整個的市場,包括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