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央行要求磁條卡5年內升級為IC卡 隱憂:費用或轉嫁持卡人
本報訊 記者朱瑾、實習生汪小珊報道: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發行的銀行卡應為金融IC卡,在“大限”到來前存量磁條銀行卡與新增IC卡可并存使用,直至磁條卡全部退出市場。昨日,記者獲悉,央行計劃在5年內將磁條卡升級為IC卡,此舉將影響我省目前超5000萬張磁條銀行卡的每一位持卡人。
據我省銀行卡業務資深人士分析,央行之所以力推芯片卡,主要看中其兩大優勢:一是相比磁條卡,芯片卡防偽性要高得多;二是芯片卡具有良好的兼容功能,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已大范圍普及。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廣州、寧波、深圳、長沙等城市已推出銀聯標準芯片卡。
較之發卡,ATM、POS機具的改造必須先行。據業內人士透露,每臺POS機具的改造成本大約300~400元,ATM機的改造成本約在每臺8000~1萬元。目前,我省約有POS機具5萬臺,ATM終端4600臺,粗略計算,發卡機構僅POS機具、ATM終端改造費用就達5180萬~6600萬元。這些增加的成本會不會轉嫁到持卡人身上呢?我省銀行業內人士稱,不排除這種可能。一張芯片卡的制卡成本至少20元,加上終端的改造成本、業務培訓成本等均攤下來,每張卡的成本保守估計約為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