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譚祖發 彭滔
春節臨近,隨著汽油、柴油和農副產品價格的上漲,一些不法商家為牟取暴利,使出渾身解數進行計量作弊。近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調查組在湖南就加油站和蔬菜水果市場的計量情況進行了調查。
芯片作弊:不法加油機成油耗子
1月3日,風雨交加,中國質量萬里行調查組抵達湖南郴州。當天,中國質量萬里行調查組駕駛一輛外表看似平常的SUV多功能車——車內裝有一臺精密的加油同步顯示器,駛進一家名為“新橋”的私營加油站內,對后排右側93號加油槍進行了測量。
儀器顯示,油量不足率高達150‰,超出國家標準50倍。記者嚇了一跳:這個結果意味著一個營業額1000萬的加油站,一年能“吃”掉消費者150萬。調查組第一時間通報郴州市質監局,質監局局長吳興國、分管副局長萬新華得知情況后,高度重視。萬新華從外地馬不停蹄地驅車趕回郴州,同時安排組織稽查、計量等科室人員,停止節假日休息,嚴密部署,準備查處。
萬新華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目前加油機計量作弊手法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已經從以往的偷接回油管、更換齒輪等機械作弊方式,發展到遙控加油量、偷換加油機的計量芯片等高科技作弊方式。在無法確認作弊手段之前,為了確保打擊行動萬無一失,必須同時控制住加油站人員、加油機、電源和電腦,將“油耗子”抓個現形。按計劃,調查組先行入場加油50升,盯住加油站員工,待快要加完時,執法人員旋即進場,最后一撥則是檢測技術人員。
一切進展有序,加油機顯示50升,而加油車同步顯示的數據只有44.7升。可就在質監執法人員出示證件,要求進入電腦房時,加油站員工卻不肯開門。僵持了一會后,其中一個女孩跑到里間。這時,在外控制加油機的執法人員發現:加油機復位了。


計量人員隨后對該加油機出油量進行了標準測量,三次測量的結果誤差率都低于國家標準規定的3‰,顯然,加油機“正常”了。而再測加油車標準容器中的油量,不足率卻達到了106‰。
事有蹊蹺。萬新華向記者分析,此前加油站的工作人員遲遲不肯開門,卻遛到里間的電腦房,一定是“動了手腳”。執法人員要求加油站站長劉玉聰打開加油機,在場的人都看呆了,這臺貌似普通的加油機,其主板上卻莫名其妙牽出了一根電線,加裝了一塊半個巴掌大的芯片。
萬新華責問:“這塊擅自加裝的芯片是干什么用的?” 加油站站長劉玉聰將頭偏向一邊,一語不發。一臺接一臺的加油機隨后被拆開,執法人員發現,無一例外,雙槍加油機加裝了雙芯片,單槍加油機加裝了單芯片,涉嫌計量作弊。
正在加油的牛姓司機說,在新橋加油站加了50塊錢油,油箱里本來還有30塊錢油,跑了一會兒就沒油了。他感覺“50塊錢的油比平常少了十幾塊錢的”。
郴州市質監局執法人員隨后封存了該加油站所有設備,在每一桿加油槍上貼上封條。同時,蘇仙區公安局將加油站工作人員帶回警局,協助調查。萬新華表示:作弊的加油站雖然是極少數,但我們一旦發現將堅決查處,最近,我們將在全市范圍內的加油站來一次地毯式的清查,并舉一反三,對燃氣、燃油、大米、食用油、定量包裝產品組織計量專項檢查,對這種短斤少兩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確保消費者買到優質、量足的商品。
截至記者發稿,中國質量萬里行調查組對多家加油站進行了調查,并將有關數據通報給了當地質監部門。據統計,國道上多為過路車,也是加油站計量作弊的“高發地帶”。調查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醒廣大消費者,在加油之前要留心, 加油時可從3個方面判斷加油站加的油是否足量。一是每個經檢測合格的在用加油機都貼有一張由質監部門頒發的檢定合格證書,要注意查看。二是經質監部門檢定合格的加油機上會貼有一張綠色圓形標記,上面印有強制檢定合格字樣,該標記是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統一印制的。三是檢定合格的加油機流量計及其可改變計量準確度的主機與加油機框架是鉛封在一起的。如果加油機沒有上述標識或模糊不清,那么加油機可能是被作了手腳。此外,加油前,首先要注意觀察加油機上的回零裝置,回零后再加油。加油時,消費者應觀察加油機流速是否正常,正常加油機的流速在每分鐘約60升,而加裝了附加脈沖發生器等計量作弊工具的加油機流速在每分鐘約80升。加油后,要注意加油工人是否滴凈油槍余油,并核實加油數量和金額。
另外,調查組還發現,個別加油站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個別加油站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在湖南郴州中國石油新星加油站暗訪時,調查組發現令人恐怖的一幕:一加油顧客用皮卡車運來23只大塑料桶,加油站工作人員蹲在卡車上,向塑料桶內灌油。油桶堆砌在一起,汽油噴薄而出,彌漫在空氣中。
此類違反《加油站安全管理規定》的加油操作十分危險,因為用油槍往塑料桶(瓶)內加油,汽油在塑料桶內流動磨擦會產生靜電,塑料桶為電絕緣物不能及時地將靜電導除,因而會造成靜電積聚。當靜電壓和桶內的油蒸氣達到一定值時,將會引發爆炸。
同時,調查還發現,中國石油部分加油站發票管理亦存有漏洞,如在加油站商店內購買零售副食品等非油類物品也可以一并開具油品發票等。
魔術黑心秤:任意變換讀數
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市場,中國質量萬里行調查人員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隨機在幾個攤位購買了蘋果等水果,攤主稱重后,記者將砝碼悄悄放到電子秤上,看此秤計量是否精確,結果發現,2斤蘋果菜被少了4兩。
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只要在這種電子秤上稍做手腳,就可以任意改變重量的讀數。中國質量萬里行調查組隨后在長沙高橋南貨大市場發現,有的店鋪面對咨詢購買短斤少兩的秤非常警惕,而有的店鋪則公開銷售可以短斤少兩的電子秤。
調查組同時發現,為了規避執法人員檢查,銷售商在店面門口放置的貨都是標準秤,而那些“暗藏玄機”的秤,一般只賣給熟人或熟人介紹的人。如果有陌生人要貨,他們就根據情況判斷賣還是不賣。
在一家名為“誠信衡器”的店鋪內,調查人員和老板談妥,確定購買一臺三禾ACS電子計價電子秤,經討價還價,以180元成交,老板表示給“調成八兩秤”。
只見店主把一個標準的250克砝碼放在秤面上,輸入密碼“86”,按下“m1”,這個電子秤就顯示出了260克,再按下“m2”,又顯示為“275”克,只要掌握這組密碼,一斤的商品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變為九兩、八兩,最多可少至七兩。而當執法人員進行檢查時,只要迅速輸入密碼,電子秤就恢復正常計量。很多黑心商販就是在電子秤上靠玩這種“技術游戲”賺取暴利。
店主自稱這種電子秤是由浙江供應商供貨,而調查組發現電子秤包裝上的廠家地址為上海浦東高新區,奇怪的是,供貨商留下的聯系電話卻來自陜西西安市。
據知情者介紹,所謂廠家人其實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社會上的專業技術人員,他們為銷售商提供這項專門服務;另一種是生產商駐本地的銷售人員,他們懂技術,為了多賣貨,也為了賺取額外的利潤,和地方零售商暗地里“合謀”給電子秤做手腳,而生產廠家卻不知情。
按照《國家計量法》的規定,制造、銷售、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有明顯故意欺騙消費者為目的行為,均屬于違法行為。
調查組將情況通報長沙高橋工商所后,長沙高橋工商所執法人員對該店銷售的20余臺三禾ACS電子計價秤依法進行了查繳和扣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