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315網站牟利不擇手段
一個“315消費電子投訴網”倒下去 千百個“315網站”站起來
日前,針對由中國電子商會主辦的“315消費電子投訴網”強制服務、強制收費等違法行為,北京市互聯網宣傳管理辦公室等五單位進行聯合查處,依法關閉了該網站。 隨著頗具規模的“315消費電子投訴網”關閉,網絡上層出不窮的打著“315”、“維權”旗號的同類網站有沒有吸取教訓?這些沒有被曝光的315網站是否受到了足夠的監督,是否代表了本該意味著的公益、公平?《IT時報》記者對此作了一番調查。
不少315網站實為私人注冊
在網絡上搜索一番,名稱中包含“315”的網站依然多到令人眼花繚亂。據記者調查,其中不少315網站并未按照《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在醒目位置標明其經營許可證編號或者備案編號信息,例如“中國315在線”(www.315zx.com.cn)、“315投訴門戶網”(www.315mh.com)等。在工業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中進一步查詢其注冊信息,結果卻為“沒有符合條件的記錄”。
而按照國家《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經營性網站必須辦理ICP許可證并在網站注明許可證號碼,否則就屬非法經營。
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一家“消費投訴維權網”(www.315wm.com)標明了其備案號為“閩ICP備06010651號”,按照此備案號在工信部系統中查詢,結果卻依然為“沒有符合條件的記錄”。
此外,通過該管理系統還可以發現,一些看來很“正式”的315網站都非官方機構,而多由私人注冊,這類網站功能上僅僅只算是個人信息發布平臺,并無合法的新聞采集、傳播資格,其核實投訴真實性的能力使業界存疑。
建站僅需千元 投訴源自轉載
負責網站建設的杭州張先生告訴記者:“建個帶有論壇和投訴功能的維權網站,大概只需要1000元左右就可以了,而且對域名的使用字并沒有明確的限制,315之類的字眼人人都可以用。”
在“315投訴網”(www.91tousu.com)記者發現,該網站上很多投訴信息沒有明確的投訴人、所在地區等信息,只有一個投訴內容的帖子。經百度搜索發現,不少帖子都在其他論壇上出現過,如一個關于索尼專賣店的投訴“機器本身質量原因導致退貨”,記者就在中國消費網上發現完全相同的帖子。
當記者詢問該網站QQ投訴信息是不是轉載的,工作人員予以否認,稱都是“客戶自己注冊然后發的”。然而,自相矛盾的是,記者發現該網站實際上無法進行用戶注冊,消費者根本無法發布投訴信息,不得已,工作人員又改口說:“都是發郵件給我的。”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小網站通常只有一個人負責管理,壓根沒有人氣或者流量,于是出現了轉載行為,“轉載過來后,有人要求刪帖,就有流量和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