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4月27日電 (記者劉海 童方 蕭永航)本想讓父親在當地最好的醫院里接受最好的治療,但沒想到的是,不僅住院40天醫藥費高達33萬余元,父親也再沒能走出這家醫院。
在最終調查結果出來之前,且不論醫療行為是否得當,光是清單上那多達十種輪番上陣的抗生素就讓人費解,而一筆筆重復計費、超額處方,也許只有業內人士才能看出個中奧妙,甚至在患者去世十天后仍產生了一筆西藥費。如果醫院增收都是通過這種手段來實現,百姓看病何堪重負而迷霧重重的醫藥收費“黑洞”何時才能撥云見日
日均8000元 病情卻每況愈下
代莉是四川省遂寧市的一名普通市民,就職于遂寧市中心醫院麻醉科。當她父親去年底持續出現胃部反酸、腹部燒痛等癥狀后,她第一時間把父親送進了自己工作的這家醫院。作為當地唯一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代莉對于醫院的醫療水平當然是充分信任。
代莉父親在入院后很快進行了胃鏡檢查和活檢,兩個檢查結果均顯示為食道潰瘍,但性質不明確,不能確定為惡性腫瘤。代莉對記者說,父親的主治醫生從事胸外手術20余年,這位醫生告訴她這種大面積的潰瘍是良性的可能性非常小,只是可能活檢沒有取中病變組織,如果要繼續檢查,反而可能耽誤最佳治療期。
入院后第8天,也就是去年12月22日,在并未確診為癌癥的情況下,代莉父親進行了“食道癌”手術,食道、胃、脾臟等分別被不同程度切除,而切除器官的病理檢查報告仍然顯示“只是潰瘍,不是癌癥。”手術5天后,代莉父親由于呼吸困難再次進行了氣管切開術,前后出現腎功能衰竭,并發院內感染,醫院也針對代莉父親病情交替使用100-400元一支不等的進口抗生素。
兩次手術、重癥監護加上價格不菲的進口藥物,醫療費用清單上的數字每天在快速增長,有時一天僅藥費和護理費就近萬元,而代莉父親的病情卻未見好轉,反而每況愈下。對醫院的信任在代莉心里打了折扣,而一次差錯則露出了收費“黑洞”的冰山一角。
重復、超額、過度 收費“黑洞”何其多
今年1月18日,代莉的父親做了清創手術,代莉查到當天有一筆血液凈化治療費用為2046元,但此前主管醫生明確告知她當天手術不會進行這項治療,心存疑慮的代莉還是向醫生和相關科室進行了詢問。兩天后,當代莉再次查詢的時候,發現這筆費用已經退回,但代莉心里中已經對醫院收費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1月29日凌晨,代莉父親終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去世。在料理完父親的后事后,代莉開始梳理這長達數十頁的醫藥清單,要把各項藥品歸類并不容易,代莉和丈夫一起,把各種藥物和護理逐一統計,用來統計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各種藥物的劑量、單價、總價等等,特別是護理記錄與處方清單存在差異的地方,代莉還用做了明顯的標記。
拿著統計記錄,代莉告訴記者,父親在住院期間使用了10種抗生素,包括112元一支的頭孢哌酮、156元一支的萬古霉素、196元一支的泰能、30多元一支的舒普深,甚至有時同時使用三種抗生素。
更換抗生素如此頻繁,而在統計中,代莉及其丈夫有著更驚訝的發現,一些貴重藥物的醫囑記錄、護理記錄總量竟然與處方清單總量存在著明顯差異。以“泰能”為例,醫囑和護理記錄總量均為32支,而根據費用清單上統計結果卻是56支,差價4704元。
在代莉的提示下,記者在清單上看到,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1月2日三天時間里,每天都產生了12支萬古霉素的費用。代莉質疑說:“醫囑上萬古霉素每天的使用量是4支到6支,多余的藥物到哪里去了”代莉統計的萬古霉素醫囑和護理記錄總量均為52支,而根據費用清單上統計結果卻是60支,差價1248元。
這樣的清單對于普通患者來說,無疑于天書,而作為醫生,代莉對于醫藥清單卻能讀出個中奧妙。除了藥物數量差異外,代莉認為護理上也存在著重復、分解收費。
1月30日的清單記錄上顯示“重癥監護21小時金額84元 特級護理21小時金額42元”。代莉認為,根據規定,護理費用是上一級包含下一級,既然重癥監護是最高級的,怎么會還有特級護理她在統計中發現,清單上不僅每天都收取了“重癥監護”費和“特級護理”費,還時不時的收取了“一般護理”費。
而更讓代莉的難受是,父親是1月29日凌晨4點半去世,1月30日費用清單顯示按小時收的護理監護費用,居然收了21個小時。就在代莉父親去世后的第十天,清單上還產生了一筆294元的“聯網劃價西藥”費。代莉說:“我們都為爸爸料理完后事了,醫院還在為他開藥”
醫藥費用急需“撥云見日”
帶著疑問,記者來到遂寧市中心醫院希望得到解答,醫院醫務科科長席海林告訴記者,對于代莉父親的醫療行為和收費問題,醫院目前無法答復對還是錯,一切都要等到第三方調查組的結果出來后才能確定。
而在記者追問下,對于代莉父親去世后產生藥費的問題,席海林說:“這種情況并不是沒有可能,有的醫生在搶救和急救過程中來不及開處方,要等到醫療行為結束后,再去記賬。這種情況下,一般就會有延遲。”
記者了解到,遂寧市衛生局已對此事成立了調查小組展開調查,目前已經完成取證工作,正在對醫囑、處方、護理記錄、診斷、手術、用藥等情況逐一核實,近期就會有正式結果。
衛生局醫政與科技教育科科長張耀輝向記者出示了一份由7人專家組出具的醫療行為初步診斷結果。專家組認為,在治療過程中共使用了10種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針對性不強、欠規范、較高檔、更換抗生素沒有明確依據、劑量偏大、抗菌藥使用不當。而院方與患者家屬也存在溝通不全、告知不全的問題。“目前,這份診斷結果還是非正式的,要等待7位專家的最后簽字確認。”張耀輝說。
張耀輝向記者介紹說,調查核對各項醫療費用的工作量比較大,目前正在緊張地進行中。對于一些收費細節,他表示,像多重護理費用的收取是不當的,重癥監護費確實涵蓋了下級的護理費用。同時,醫院在搶救的時發生的費用入賬滯后情況,根據相關規定,也應在6小時以內補上。
目前,院方正在和代莉進行積極溝通,希望通過調解的方式化解糾紛。但此次“天價醫藥費”事件暴露出的收費“黑洞”問題卻是不容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