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著推出連環低價風暴的京東商城可能沒有預料到,由于訪問量太大導致網站首頁持續近三小時無法訪問。結合此前凡客誠品遭遇的訂單批量延誤事件,此前標榜“低成本”的網商,在物流配送、后臺技術支持等方面的投入一樣都不能少。走低價沖銷量路線的網商,盡管有投行和風投資金的支撐,但是在這個“燒錢”的行業,長期賠本賺吆喝追求規模的模式能走多遠,值得關注。
攢人氣不慎后院失火
6月11日14點30分左右,有網友透露,京東商城網站首頁無法訪問,打開首頁顯示“Server is too busy”。該現象持續近3個小時后,網站首頁才恢復正常。
據業內人士分析,出現服務器宕機現象可能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黑客攻擊京東商城網站,另一方面就是京東商城網站服務器的軟、硬件出現故障。對此,京東商城副總裁徐雷向媒體表示,可能是近期訪問量增加過快、訪問量太大導致服務器過載,并稱此次現象和“錯價刀”事件并無關系。
據了解,6月18日,京東商城將迎來12周年店慶大規模促銷活動。根據京東商城網站顯示,自進入6月份以來,京東商城已經陸續舉辦各類促銷活動。徐雷表示,6月9日、10日的訂單量已經創京東商城紀錄,迅速增加的訪問量可能導致服務器過載。
每年6月,京東商城都會推出低價風暴活動,沖擊銷量。資料顯示,2009年6月,京東商城銷售額突破3.7億元,僅2009年6月18日單日銷售額就突破3000萬元。在今年確定了100億元銷售額的目標下,京東商城更希望通過6月的壓軸促銷活動積攢更多人氣,更大幅度提高銷量。
網商在利用低價沖擊銷量的同時,后臺信息系統也不斷暴露軟肋。凡客誠品近期利用低價和代言人等手段造聲勢,訂單數量明顯增加,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大量關于發貨慢、缺貨甚至退貨難的投訴,凡客誠品CEO陳年為此發出致歉信。
拼低價使傳統渠道很“受傷”
其實,京東商城的低價曾經一度遭到廠商和零售渠道的“封殺”。京東商城CEO劉強東與廠家的經典戰役應該是與明基的對抗。早在2008年,京東商城以低于傳統渠道成交價500多元的價格銷售明基一款投影機。隨后,明基對外發表聲明,針對“個別企業以3099元的非正常低價銷售BenQ投影機產品”,明基“不保證為原廠正貨”、“不保證核心零部件為原廠生產”、“不保證提供正規質保服務”。業內人士指出,明基含沙射影的“個別企業”指的就是京東商城。
有消息稱,京東商城方面雖然對外宣稱直接合作的家電廠家達到80%,但事實上,與京東商城直接合作的集團層面的廠家多是海爾和美的等國產品牌,與京東商城合作的多是家電廠家下屬的分公司。
在多數廠家看來,雖然網購增長較快,但最終不會成為銷售主渠道,傳統實體渠道仍是銷售的主力軍。因此,當傳統渠道受到網上低價沖擊時,傳統渠道會向廠家“施壓”。日前號稱經營正品鞋的“好樂買”就被指賣假,涉及的萬斯鞋中國區負責人對外表示,“萬斯未正式授權給好樂買經營萬斯旗下產品”。不過,好樂買方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堅稱,“所售商品均為正品”。
一位從事高端男士鞋的代理商向記者解釋,透過好樂買和萬斯中國區的“口水仗”可以看出,網上銷售渠道有可能通過分級代理商拿貨,通過低價銷售策略快速提升銷量,并從代理商處得到返點獎勵,從而獲得利潤。“網上渠道由于成本低,在同等利潤空間下,網上銷售的同款產品可以比實體店低30%。”上述代理商透露。
但是,多數品牌目前采取了“錯位制”權衡網上渠道與傳統渠道的矛盾,即網上銷售特定款、過季產品等,從而保證傳統渠道不被“傷害”。盡管如此,但多數成規模的網商已完成融資,當當網、凡客誠品、京東商城等企業都已經過幾輪融資,外部資金的支持為他們通過價格戰打拼市場提供了后盾。
加速跑“包袱”并不輕
網商在長年低價的基礎上,開始學習傳統渠道,打造“周年慶”、“戶外節”等主題性促銷活動。外界人士指出,“賠本賺吆喝”的電子商務企業,在輪番低價促銷的推動下,是否會陷入“賣得多賠得多”的怪圈?
艾瑞咨詢分析師張艷平認為,對于小型B2C企業來講,如果單純從小本生意角度考慮,很容易實現盈利,但是全國性規模的B2C企業,重點在實現企業長期的戰略發展,這就需要在物流配送、品類、售后服務人員等方面加大投入。“由于投入資金大,大型B2C企業前十年多數都是虧損狀態。”張艷平分析。
目前多數大型電子商務企業都處在“沖銷量”階段。易觀國際互聯網高級分析師曹飛指出,當當、京東商城等B2C企業依靠“規模帶來效益”,等到他們達到一定的市場份額后,盈利是很輕松的事。
劉強東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明確表示,盈利對京東商城來講不是件難事,但是京東商城先期要加大投資,目前其并非完全依賴投行資金,投資所需資金多數來自企業本身的利潤。據劉強東透露,目前京東商城在投的物流項目所需資金將超過20個億,已經投入兩個多億。
網商目前的低價策略已逐步走出傳統意義上的“低成本投入”,企業適應長期發展需要在物流、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必須加大,才能保證順利沖量,通過“規模”實現盈利。這個前景光明但又“燒錢”的行業,要想在行業競爭中快速成長起來,對資金的需求就會更加緊迫,這也是投行和風投與B2C企業能夠一拍即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