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報接到天津消費者張先生反映,他前不久買了一款號稱是1級能效的志高空調,但結果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該空調不僅噪音較大,而且使用后電表就轉個飛快。“這空調是1級能效的嗎,根本就不怎么省電,當時就為了圖便宜,結果還是花了冤枉錢!”張先生質疑道。
帶著張先生的疑問,記者走訪了天津市質監局相關部門,得到的答復令人驚訝。據介紹,天津市質監局去年6月組織的一次的能效標識專項檢查中,志高的兩款空調就“榜上有名”,一款明明是2級能效的空調被標成了1級的,另一款3級能效的空調也被提高了一級,堂而皇之地標著2級的標簽。
據了解,企業虛標能效標識,有很強的利益驅動,這源于直到去年6月1日國家實施的節能惠民工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廣高效節能產品,在此政策中,第一批受益的是節能空調。根據此前《高效節能房間空調器推廣實施細則》的規定,國家對能效2級空調給予每臺(套)300元、650元的補貼。對能效1級空調給予每臺(套)500元、850元的補貼。所以部分廠家才會鋌而走險,暗自提高能效等級,虛標能效標識。
一位家電業資深人士向記者介紹說,“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后,能效標識已經成為空調廠家巨大的利益源,往上虛標1級能效不僅能賺消費者的錢,而且還能賺國家的錢,尤其是農村市場,虛標現象更為集中。
記者了解到,志高一直進行著“1級能效5級價格”的推廣活動,一臺標稱1級能能效的空調推廣價僅為一千余元,而格力、美的同一能效的產品,推廣價至少3000元以上,遠遠高于志高的售價。此舉曾被眾多經銷商所質疑:“這么低的價格,不可能是1級能效!”
面對質疑,志高的宣傳資料如此描述道:“為積極貫徹國家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志高極力解決了高能效產品成本問題。志高1級能效工程機,性能頂級優越,價格卻與一些品牌的5級能效機相當。”、“倡導價值戰的志高空調發動了‘高能效高性價比’的戰役,在享受國家財政補貼的一級能效產品名單中,志高以112個型號勇奪桂冠。”
但種種跡象表明,利用能效做文章成了志高的重要營銷手段。不僅僅是虛標能效的問題,而且還有虛假宣傳能效的現象,這都讓志高品牌遭遇到了信任危機。有消費者反映,在商場看好了一臺4級能效的志高空調并付款,但沒想到送上門的卻是一臺5級能效的空調。
天津市質監局查處的虛標能效的兩款志高空調,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售出了多少臺,這個數字無法估算,但1級能效和2級能效之間每臺至少有200元的補貼差價,而3級能效如果標識為2級能效,則每臺至少可以凈賺500元,利潤相當巨大。據有關媒體報道,志高在2009年報中透露該年度從國家“節能惠民工程”高能效空調器推廣補貼政策中獲得的政府財政補助金額高達2.336億元,占到了全年凈利潤的74%。
同時,財政部統計顯示,截止到2010年4月底,“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已發放財政補貼資金70多億元。
8月2日,記者給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發去采訪提綱,詢問了“針對部分產品能效標識虛高的問題,貴公司將采取何種措施補救,是否有對消費者公開致歉的打算?”、“貴公司在能效鑒定方面是否進行自測,具體的流程是什么?”、“對國家空調能效新國標的政策,貴公司將采取何種技術措施予以應對?”等問題,但截至記者發稿,志高方面仍未給記者任何書面回復。
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主任王前虎對此表示,企業的虛標行為損害了能效標識的權威性,相關主管部門還應追查企業是否有其他不當得利,如果問題存在,還應在要求其返還不當得利的同時對其進行處罰。根據《節約能源法》和《能效標識實施管理辦法》,能效實際情況與標識自我聲明情況不符,對企業可處以最高10萬元罰款。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認證監管部主任陸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2010年3月發改委的一次抽檢中,某品牌已經被檢出虛標能效等級,被處罰1500萬,并同時被取消了相應型號產品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推廣資格。目前,能效標識制度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今后能效標識制度的實施部門應進一步密切與其他相關部門的聯系,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和手段,加強對企業的監督管理,配合國家監督管理部門,加大市場監督抽查力度,切實保證產品的質量和信譽。
據介紹,針對能效標識,國家已經有了新動作,2010年6月1日起,空調能效新國標正式實施。按照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的新《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強制性國家標準,定頻空調能效等級將由原來的5個等級調整為3個等級,原3級以下能效空調將被確定淘汰,原2級能效降為新3級,并成為行業準入門檻,原1級降為新2級,新能效標準將能效限定值提高了23%左右。同時,針對定頻空調能效比新標準1、2級的國家高效節能空調的財政補貼政策繼續延長一年,但補貼額度有所調整,分別有所下調。
企業依托“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發展是好事,但不能為了補貼而進行“小動作”,否則,國家可持續發展政策的真經又會被唱歪,國家利益會因為企業的短視而受到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