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報記者 孔同 報道
日前,在“綠色力量全國大獎”頒獎儀式上,海夢環保基金會的有關人士不無遺憾地告訴記者,為了海洋的可持續發展,他們推出了一份提醒某些魚類避免食用的 “可持續發展魚類菜單”,并將這份環保魚類菜單推進上海的五星級酒店,可最后他們卻被告知這份菜單實在“吃不開”。
章魚也是“避免食用魚類”
有研究認為,如果按照現在捕撈魚類的速度,到2050年,海洋將會被掏空。“我們正致力于向上海民眾推廣可持續發展魚類的概念,以維持海洋生物鏈,保護海洋。 ”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拖網作業由于目標選擇性差,在捕撈目標種類時,往往捕獲大量其他魚類,而這些魚類由于不是目標種類最終遭受拋棄因此導致大量死亡。可持續首先意味著捕撈魚類時沒有富余貨物,其次,這種捕撈也沒有破壞當地水環境。
“我們希望人們在選擇魚類作為食物時能夠三思。既保護環境又可以享受美味的辦法,就是不吃那些瀕臨滅絕的海洋動物,比如鯊魚。 ”人們在選擇海洋動物食用時,完全可以事先了解其捕撈方式是否環保。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劃分,魚類分為最佳選擇(這類魚數量充足,捕撈方式或者圈養方式環保)、三思而后行 (這類魚的捕撈方式或圈養方式值得斟酌,或者它們生存的水域環境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避免食用(這類魚的捕撈方式或者圈養方式并不環保,會威脅其他魚類的生存,或對當地水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等三類。
記者在名單上看到,很多平常由于并不了解其“環保特性”,而經常被人們食用的魚類出現在“避免食用”一欄中,比如章魚、墨魚、帶魚,還有用作生產魚翅的鯊魚等。
五星酒店多難完成計劃
為了開展這項“可持續魚類菜單”計劃,海夢基金會在上海積極尋找可持續魚類的供應商,和支持此項計劃愿為海洋保護出力的餐廳。尤其在常常以魚翅作為宴會大菜的五星級酒店里,他們更是極力推廣這份環保的魚菜單。最初,不少具有環保視野的酒店都答應進行嘗試,并開發新菜單。
不久以后,當他們再回頭去了解情況時,不少大廚卻都為難地說:“用過各種替代品,就是不行,做不出那種味道。”一些酒店的餐飲負責人也很頭痛地表示,很多客人前來五星級酒店吃飯要的就是面子,不少列在“避免食用”一欄中的魚類正是他們看中這家酒店的原因。
基金會有關人士很失落地表示,從今年四五月份開始在上海進行的這項推廣等于是折翅了。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很希望一些新視覺餐廳能夠加入這項計劃,我們也會積極尋找可以為可持續魚類菜單提供優質食材的供應商。 ”
“如果能夠做到的話,我們的下一步是與合作餐廳及可持續魚類供應商共同建立一個網站,為上海市民提供一種可持續環保的美味選擇。”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在基金會的網站(http://fishmenu.marinedream.org/en/)上推出了這份菜單,也希望有更多上海市民能支持這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