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乘客劉先生向本報抱怨,不久前他在上海虹橋機場登機后很快就睡著了,一覺醒來,心想是不是都快飛到北京了?結果發現:東航的這架飛機居然根本沒飛!
就在國內航班屢屢上演延誤、深陷質疑泥潭時,航空公司不約而同地上演了類似的表演:旅客登機時還在慶幸“真好,準時登機了,這次不會延誤了吧。”但是等到關上艙門,空中小姐溫柔地告訴旅客,由于空中流量控制或天氣等等原因,航班將推遲起飛,少則等半小時,多則兩個小時。記者調查發現,這種讓旅客在飛機上繼續苦等的事情,近半年來似乎越來越多,因為據說按照國際慣例,飛機關艙門就不算延誤了。
調查:準點關艙門與準點起飛無關
對于那些飽受延誤之苦的乘客來說,上了飛機,放好行李,眼瞅著飛機關了艙門,這心里就踏實多了:該飛了!過去是這樣,現在可不盡然。乘客劉先生表示,這種情況,他今年就碰到兩次了,而往年同樣是出差碰到延誤,真能登機后那都是很快就起飛了。“飛機延誤,我早習慣了,可航空公司別忽悠我登機后接著等呀!經濟艙那么擠,我在機場苦等,好歹還能逛逛商店書店,餓了能去餐廳,坐累了能溜達溜達,空氣也新鮮。”此外,他感覺飛機似乎經常搞“即將起飛”的假象,“在機場一會兒動一會兒停的,也不知道干什么呢”。
記者及同事近期也先后遇到這種關上艙門,但飛機卻推遲起飛的事情。張女士近日去上海,坐上飛機后等了兩個半小時,飛機才起飛;張先生乘坐的飛機也在機艙門關閉后延遲起飛;而記者同樣遇到了類似的情況。著名的航空法律專家張起淮先生日前從北京飛武漢,登記后得知飛機因武漢機場方面原因將延遲起飛,但是當到達武漢后,發現當地的天氣晴空萬里,而機組給出的解釋又變成了“飛機故障”,對此,張律師表示:“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延誤,航空公司為何不給旅客一個正確的解釋?”
慣例:關艙門后延誤可不理賠
航班延誤到底從什么時候算起?民航局副局長夏興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機票上載明的航班時間是飛機關艙門時間,不是飛機起飛的時間;而飛機關閉艙門后,滑行到跑道,等到起飛指令起飛,還需要一段時間。據了解,關于飛機延誤的統計依據機場規模而定,小型機場一般在關閉艙門后10分鐘之內起飛為正點起飛,而北京、上海等大型機場則為關閉艙門后25分鐘以上才為延誤,而這種按照關艙門計算航班時間的方式是國際慣例。
不過,與此形成矛盾的是,有業內人士透露,關閉艙門已經成為航空公司內部考核的重要一項,只要關了艙門,飛機再延誤就與航空公司無關了,因為航空公司已經做好了起飛的準備。也就是說,只要關閉艙門后出現的飛機延誤,一般航空公司不予理賠。
晨報記者 吳亭
■相關新聞
東航“延誤賠千元”被疑作秀
晨報訊(記者 吳亭)東方航空公司承諾“航班延誤最高賠千元”的消息上周傳出后,立刻招來了質疑,而且質疑聲越來越大。結果就是東航的“旅行保障計劃”,現在的官方說法變成了“旅游不便險”。
東方航空公司從上周開始,向其常旅客、東方萬里行會員發送信息稱:東航旅客今后遇到航班延誤4小時及以上、或者航班取消的情況,只要參加了“東航航空旅行保障計劃”的,均可獲賠600元人民幣。如果行李延誤超過8小時及以上的,可獲得賠償1000元人民幣。據悉,這種明確劃定金額的賠付方案,在國內沒有先例。
東航新聞發言人昨天澄清稱,航班延誤時賠付600至1000元是保險公司為東航旅客推出的旅行保險產品。航空旅行保障計劃由航空意外險與旅游不便險組合而成。任何乘坐東航國內航班的旅客,只要在東航官網購買國內機票,并選擇購買“國泰組合”電子化航空旅行保險產品,才可同時享有保險公司對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取消、航班延誤及行李延誤時600元至1000元不等的補償。
讓旅客頗覺不爽的是,旅客為何要購買了旅行保險產品才可享受千元賠償?其他旅客為何不具有這樣的待遇呢?有網友稱:“航班延誤兩三個小時最為常見,四個小時以上的情況并不多,因此這項承諾實為作秀,航空公司其實沒付出什么成本。”
對此,東航方面表示,這20元費用同時還包括了其他保障,如行李延誤,人身保險等。在發生延誤后,只要旅客的東航機票未退,并且由東航主動為旅客安排搭乘替代航班(非東航班機),也可獲賠。無論旅客是否選擇購買此項保險產品,東航對所有旅客的服務承諾不變。在航班不正常情況下,東航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履行承運人的責任,保障旅客合法權益。
律師說法
東航做法擾亂航空市場
航空法專家張起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東航此舉有作秀嫌疑,并且有悖國外通行做法。張起淮表示,東航這一做法“看上去是積極的,但將會阻礙中國航班延誤賠償標準的出臺。”
民航局2004年出臺《航班延誤經濟補償指導意見》,其中指出航班延誤超過4小時要補償,但由于民航局并未對補償標準、補償方案給予明確意見,因此在航班發生延誤時,航空公司給予的補償政策常常成為旅客質疑、投訴的主因。對此,張起淮表示:“具體的賠償數目應該由物價部門來制定,此外還應該進行聽證。”
■新聞鏈接
國內首架A380預計明年抵京
晨報訊(記者 吳亭)預計明年8月份,北京將迎來國內首架空客A380。昨天,A380唯一的中國訂戶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士透露,該公司購買的“空中巨無霸”將在北京“上崗”,并且北京將作為該公司旗下的5架空客A380的運行基地。
南航作為國內唯一一家購買“空中巨無霸”的航空公司,何時能夠讓旅客與A380見面頗受關注。
“引進時間應該為明年下半年,預計是8月份。”南航北京分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呂均洪昨日透露,該公司共購買了5架A380,將把北京作為運營基地,計劃執飛歐美航線,目前航線已報民航局批準。
由于A380對機場的起降條件非常嚴格,目前,國內僅有北京、廣州、上海三地的機場能夠起降這“巨無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