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位兒科專家一日接診13個性早熟兒
■其中三人自稱喝同一種奶粉 ■醫生稱,所有乳汁包括母乳都有激素,只有敏感孩子才會出問題
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實習生 張莉 通訊員 彭文斌 馬軍
昨日,羊城晚報記者從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獲悉,這兩日不斷有廣州家長懷疑自己的孩子食用圣元奶粉出現乳房提前發育而到醫院就診。醫學專業人士認為,兒童性早熟問題越來越普遍,垃圾食品泛濫、動物飼料中激素的添加、環境污染等因素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門診:早熟的小病人越來越多
奶粉也可能致嬰兒性早熟?有關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正在食用該品牌奶粉家長的警覺。在廣州,近兩日不斷有家長懷疑自己的孩子食用奶粉出現乳房提前發育而到醫院就診。據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內分泌科黃永蘭主任醫師介紹,昨日正逢她看專科門診,一天看了54個小病人,13個屬于性早熟,其中有3個乳房提前發育的小嬰兒,其家長都稱孩子自出生一直喝圣元奶粉。這幾位家長本來并沒有注意到孩子的乳房有異樣,看過報道后才注意到自己孩子的乳房確實要大一些,用手摸上去,有的是軟軟的,有的有個小硬結。經過診斷這3個小嬰兒都屬于單純性乳房發育,其骨齡、子宮、卵巢等發育都正常,這種情況并不需要藥物治療。
黃永蘭主任介紹,2歲以內的嬰兒出現單純性乳房發育是個普遍的現象,這是因為這個時期和青春期一樣,都屬于性腺軸發育的一個活躍期,如果骨齡正常、子宮卵巢發育正常,又排除了其他疾病后,這種乳房增大可以不用理會。過了2歲,有的孩子的乳房會消退,有的仍保持,只要每半年進行一次監測即可。她認為,嬰兒的單純性乳房發育沒有證據證明與食用的奶粉直接關系,比如昨天就診的乳房提早發育的嬰兒中也有出生后一直吃母乳的。
一天就看了13個性早熟患兒?!黃永蘭說,中國孩子是否面臨“催熟”的威脅,目前還沒有流行病學調查的數據的支持,不過臨床醫生都有這樣的感覺,早熟的小病人確實越來越多,有些病例與外界環境有一定關系。比如塑料燃燒后產生的二噁英,有雌激素效應,吸入體內后可與雌激素受體結合,成為性早熟的推動劑。
醫生:液態奶比奶粉更易催熟
“若真有激素問題,與奶粉相比,喝鮮奶或盒裝奶的孩子更易出現性早熟”,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保科主任吳婕翎提出她的觀點。她解釋,所有的乳汁中其實都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包括母乳也一樣,這不是添加進去的,而是乳房為了分泌乳汁所必然產生的,不過母乳的食用時間比較短,一般只有6個月,所以對嬰兒的影響并不大。牛奶的鮮奶或盒裝奶一般采用巴氏消毒法,加熱溫度只達70攝氏度,這樣可以殺滅致病的細菌又可保持牛奶的活性成分,這其中激素也就被作為活性成分保存下來了。相比之下,奶粉的制作工藝需要高溫處理的,激素的活性已經消失了,只相當于普通的蛋白質。
吳婕翎介紹,在臨床上喝奶粉的孩子出現性早熟的很少見,常見的倒是常年喝鮮奶或盒裝奶的孩子,有的孩子很愛喝,一天可以喝兩瓶,一喝就是幾年。如果讓這些孩子停喝一段時間牛奶后,長大的乳房就可以消退。有的孩子只會出現一邊乳房提早發育,他們曾接診一個4歲女孩左邊乳房提早發育,停喝牛奶后乳房消退,她5歲時又開始喝盒裝奶,結果這次長大的是右側乳房。
她解釋,并不是每個孩子喝盒裝奶或瓶裝奶都會出現性早熟,一般是對激素比較敏感的孩子才會出現這個問題。
建議:孩子少吃補品黃鱔甲魚
據介紹,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保門診,一個月可接診幾十個性早熟兒童,和過去相比也呈增多趨勢,8歲9歲來月經的孩子已很常見了。吳婕翎認為,這與孩子們的飲食中攝入太多激素或有激素效應的物質有密切關系。
她介紹,三聚氰胺事件后,很多家長不再敢給孩子喝乳制品,而改喝豆漿,其實豆漿中也含有植物激素。再比如,很多家長燉滋補品時,也會讓孩子一起喝,人參、雪蛤、蟲草之類的補品本身不一定含激素,但確實有促進性發育的作用。作為醫生,她不建議孩子吃這些補品,孩子也最好不要吃甲魚、黃鱔這些喂養過程中明顯會喂飼避孕藥的動物。對于已出現性早熟的孩子,醫生甚至不建議他們吃雞肉和魚肉,“現在市面上買的雞、魚等經過催長,體內往往也含激素,孩子吃進嘴里,也有可能過早發育。”她說。
針對有許多家長關注的問題,孩子在幼兒園里的午餐經常是雞翅膀,或者孩子特別喜歡吃洋快餐里的雞翅膀,雞翅膀中的激素是否含量更高,吳婕翎解釋,沒有證據證明雞翅膀的激素會更多,從理論上來說,內臟中可能含更多激素。
雞肉、牛奶、魚肉都不能吃,孩子靠什么獲得營養?吳婕翎建議孩子吃豬肉、牛肉、海魚相對會好些。
惋惜:男孩性早熟漏診會更多
據記者了解,目前兒童診斷為性早熟的主要是女孩。“這并不是說男孩不易發生性早熟,而是說男孩的性早熟不易被發現,來就診時往往已經很大了”,吳婕翎解釋。她說,女孩性早熟會出現乳房發育、來月經等癥狀,容易引起家長的注意,帶來就診;男孩性早熟的癥狀會表現為喉結增大、睪丸增大,這些癥狀不明顯,不會引起家長的重視。一般門診來就診性早熟的,常見的是幾歲女孩,但男孩一般都已是十四五歲上了初中,個子明顯比同齡人矮不少,家長才帶來就診。
如何盡早發現孩子是否性早熟?吳婕翎解釋,最好在孩子3歲、6歲各做一次骨齡檢測,有的孩子可能并沒有明顯的性征發育,但檢測骨齡超出實際年齡兩歲,檢測骨齡是最好的初篩方法。
對于性早熟的孩子,越早發現治療越容易。還沒有性征發育,年齡小的孩子,只需中藥調理即可,而一旦出現了性腺發育,比如子宮增大,來了月經,則需要同時接受抑制性激素和補充生長激素的治療,治療周期需兩年,每月來一次醫院,許多家長沒有辦法堅持,而且注射激素對孩子到中年、老年后會有怎樣的負面影響是未知的。可這些孩子如果不接受治療,可能會帶來將來個子矮小的問題。許多性早熟男孩由于發現得晚,連得到治療糾正的機會也沒有了。
■鏈接
性早熟的危害
性早熟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危害?據介紹,因為性早熟,孩子有可能終身身高偏矮,影響到自己的外在形象,在找工作、婚戀方面可能受到影響。在心理上,性早熟的孩子可能因為偏矮不夠自信。另外性早熟會增大女孩遭遇性侵犯的幾率。但家長不必過度緊張,就性早熟本身而言,不會影響孩子肌肉、骨骼、免疫力和智力的發育。
■相關新聞
佛山一寶寶四項性激素超標
羊城晚報訊 佛山也有一寶寶近日被診出乳房提早發育。據佛山的農先生介紹,他不足10 個月大的女兒除了首月是純母乳喂養外,平時都喝圣元優博奶粉,還吃點稀飯。從8月5日看到關于圣元奶粉的相關報道后,他發現女兒乳房也有硬塊,于是帶女兒去南海區婦幼保健院檢查。“醫院給我女兒做了性激素檢查,結果6項指標中,兩項屬于女嬰的正常水平,另外四項性激素指標,有一項超過了成年女性性激素水平,另三項達到成年女性性激素水平。”農先生說,隨后他又帶女兒到該院乳腺科就診,診斷結果是“雙側乳腺異常增大”。
農先生告訴記者,他曾聯系圣元奶粉全國客服熱線及區域促銷員,對方只是讓他去醫院檢查,表示“性早熟”不一定與奶粉有關。“我寶寶一直沒換過奶粉,除了稀飯也沒有吃其他東西。”農先生說。 (新快)
衛生部回應不能斷定性早熟與特定食物有關
羊城晚報訊 昨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就圣元奶粉事件回答媒體提問,表示衛生部已責令湖北食安辦進行調查,已抽取該品牌樣品進行檢測并對涉及的女嬰進行臨床會診,暫不能斷定患者與特定的食物或者環境之間有聯系。
在新聞發布會上,鄧海華介紹了關于兒童性早熟方面的基礎醫學知識。關于兒童的性早熟在臨床上有嚴格的、科學的診斷標準,它分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假性性早熟中的單純性乳房發育是女孩發育過程中最常見的性早熟的癥象,發病率是千分之二。對于兒童性早熟致病原因,專家認為比較復雜,絕大部分病因不明。無論是單純性的乳房早發育還是真性的性早熟,都還不能斷定患者與特定的食物或者環境之間有何種關系。
鄧海華還介紹關于乳品質量安全中激素的要求。據他介紹,為了確保乳品安全,國家在2008年制定了《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要求加強奶畜養殖、生鮮乳收購、乳品生產、經營、進口等各環節的監督檢查,明確規定禁止銷售、收購和加工尚處于用藥期和休藥期內的奶畜產,不符合健康標準或者沒有經過檢疫合格的奶畜產的,以及不合法規標準的生鮮乳,從源頭上控制生鮮乳的獸藥殘留。(陳輝 黃海云)
專家稱為求高產或用激素奶源有含激素可能
羊城晚報訊 三聚氰胺的陰影尚未散去,如今又有媒體爆出圣元奶粉疑致嬰兒性早熟,乳房開始發育。昨天,記者就此事采訪了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委員丁宗一。丁宗一表示,目前這一事件展示的證據并不能得出“配方奶粉導致嬰兒性早熟”的結論。
丁宗一說,因為激素不僅能通過食物攝入,還能通過空氣、水、植物花粉等環境因素進入人體內。要證實性早熟和奶粉之間的關系要做到以下幾步:一是確診患者是否真正屬于性早熟;二是測量奶粉當中的激素含量;三是了解孩子的真實食用量,而不是泛泛地說你吃過,我吃過;四是由國家權威機構進行實驗之后,得出兩者之間的科學結論。
丁宗一認為,在奶粉加工環節是沒有必要添加激素的,因為它不會增加口感,不會提高產量,不會降低成本,反而會大大拉高生產成本。從無利益、無動機的角度而言,這個環節不可能。但是在原料奶環節是有可能的。一些奶廠在奶牛生病的情況下,在盲目提高奶牛產奶量的情況下,會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藥品。因此,不排除這個階段出現問題。(據京華時報)
圣元奶粉未下架
近日,圣元奶粉疑似導致女嬰性早熟的新聞受到廣大市民的關注。昨日,記者從廣州市質監局和市工商局了解到,由于沒有接到上級通知,暫時不會對某一種品牌奶粉進行檢測,也不會貿然做出下架決定。
羊城晚報記者昨日走訪多家廣州大型超市,發現圣元奶粉尚未下架,有些商場甚至借此機會做促銷活動。
位于珠江電影集團附近的大型超市,銷售奶粉的陳小姐告訴記者,到現在為止沒有接到任何要求奶粉下架的通知。有一些顧客依然會購買圣元奶粉。
蔡惠中 陳純純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