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過敏體質的市民慎吃龍蝦
新快報訊 (記者 李斯璐 駱智冕 通訊員 肖金) 昨日,記者了解到,廣州醫院暫未發現因吃龍蝦引起肌肉溶解的患者。但醫生指出,“小龍蝦長得越大,表明生長環境越臟,體內含有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也越多”,患有腎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和過敏體質的市民慎吃。
“龍蝦病”患者多為腹瀉
記者昨天采訪廣州市食安辦以及市內多家大醫院了解到,暫未發現因吃龍蝦引起橫紋肌溶解癥的患者。但就診的腹瀉病例時有出現,主要是由龍蝦不新鮮、沒煮熟等原因引起。
武警廣東總隊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吳秀川表示:“橫紋肌溶解癥是較常見的疾病,輕癥一般沒什么大問題,但重癥會引起腎衰,危及生命。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擠壓、外傷、劇烈運動等造成的肌肉損傷。一些對肌肉產生損害的病毒、降脂藥、β2受體激動劑、苯丙胺、毒品等也會使肌肉溶解。”
目前,南京“小龍蝦”事件已引起廣州市食安辦關注,副主任王凡對記者表示,雖然目前廣州未出現因食用小龍蝦致肌肉溶解的個案,但會密切關注事件。
小龍蝦越“肥”越“臟”
吳秀川特別指出,國外生物學專業教材上研究表明,小龍蝦體內的蝦青素含量比一般蝦類動物高好幾倍,而蝦青素含量越高,抵御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就越強,這“賦予”了小龍蝦在污濁的淤泥中大量繁殖的“本事”。“環境越臟小龍蝦長得越大,體內含有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也越多。尤其是龍蝦頭部,最容易吸附重金屬和細菌。”
吃龍蝦會引來哪些麻煩?醫生指出,一是皮膚過敏;二是急性腸胃炎;三是生吃龍蝦的頸、頭可導致肺吸蟲病;四是痛風,吃龍蝦時不要喝啤酒,否則可能引起血尿酸增高。“若市民要吃小龍蝦,一次的量最好控制在150克以內。吃龍蝦時不要與柿子、濃茶等一起混吃。不要頻繁食用。患有腎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和過敏體質的市民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