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業主齊聚青年城二期(以下簡稱“青年城”)售樓處“討房”,政府有關部門說責任在開發商,但不愿說具體的原因,而開發商有關人員則說與去年閔行“倒樓”后有關手續增加等情況有關,但這樣的說法經本報昨日報道后,青年城業主們卻有不同意見。
延遲交房的到底是因為什么?昨晚,幾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青年城業主說,“禍根”兩年前就埋下了,系當時開發商上海九久廣場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所屬的中新地產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新地產”)瘋狂拿地,卻遭遇了環球金融危機,強大資金壓力下“割肉補倉”所致。不過,這一說法還沒有得到開發商的證實。
本報記者 羅水元
這幾位青年城業主告訴記者說,其實,早在2009年初,他們就密切關注開發商,并多次到青年城現場查看。
查看中,曾發現工地施工一度停止過。“當時以為可能并無大礙,便沒有詳細去詢問停工的原因,也沒有詳細去關注停工的時間!
延遲交房后,這些業主開始多方打聽詢問。詢問得知,在2008年前的地產開發熱潮中,中新地產一路高歌猛進,在上海、天津、成都、徐州、珠海等12個城市高價“圈地”,大型發展項目達16個,土地儲備量達1400多萬平方米,“圈地”量位居內地前十名。如此勢頭令不少房產業界同行自嘆不如,側目不已。
但是,高價拿地有高價拿地的大風險。到了2008年底,也就是環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不久,中新地產就出現了資金吃緊的現象。到了2009年初,中新地產甚至未能為其2014年到期的一筆4億美元債券支付約1.5億元人民幣的票息,成為首家因無法按期支付海外票據利息面臨違約的內地民營地產上市公司,一時又令業界嘩然不已。
此后半年左右時間內,為了償還債務,避免被收購,中新地產“忍痛割肉”,出售了位于北京通州項目、天津的項目地皮;當時在售的三大項目:上海的青年城、北京西釣魚臺和中新青年都會(青年匯)以及成都中新公園一期也都大幅降價出售以“補倉”,而青年城在向業主出售時,還向他們收取了6萬元左右的裝修款;旗下“自由小鎮”項目公司還被解散,項目則被暫時擱置。
如此一來,中新地產一度獲得了充,F金,償還了債務。但是,其被收購的命運還是沒能最終避免。到了2010年1月20日,中新地產被上海實業集團收購,收購價僅為中新地產停牌前的53.13%。
幾位青年城的業主分析,極有可能就是因為中新地產資金鏈緊張,導致了青年城施工中出現了停工現象,停工時間也可能不會很短,而且,如果不是被收購,青年城是否有今日面貌可能還不得而知。
不過,這還只是業主們的一面之辭。昨晚,當記者想就此再次采訪青年城開發商時,雖多方聯系,仍一直沒有聯系到具體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