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 蔣格偉
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金浩茶油”)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以眼下這樣的方式“出名”。
9月1日下午,在輿論的圍追堵截聲中,金浩茶油承認,早在今年3、4月,該公司曾兩次召回過涉及9個批次的問題茶油。召回原因是被檢出致癌物質“苯并(a)芘”含量超過國家標準限定值。
9月3日下午,金浩茶油副總裁周逸平自省稱,當初之所以 “秘密召回”,是擔心超標消息一旦公布會影響公司的生產銷售。
此時的“坦誠”,似乎難以挽回“召回門”的負面沖擊,金浩茶油用近兩年費心打造的品牌美譽度已經大打折扣。輿論的刨根問底,正在觸到這家以茶籽油為主打、快速成長中的油脂新軍的“軟肋”:上游資源短缺并正處在被激烈搶爭的漩渦中。
緊俏的茶樹
茶籽油又稱“山茶油”,取自油茶樹結的籽,是中國特產油脂之一。油茶樹屬山茶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中國南方各省都有生長,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廣西等都是油茶產出大省,其中以湖南為最多。
祁陽,地處湖南南部,有“中國油茶之鄉”的稱號。祁陽縣境內以低丘陵為主,氣候、地質特點成就了其適合油茶栽培的先天條件。
這里,也是湖南最大的茶籽油企業金浩茶油的大本營。這家創立于1993年的民營企業,第一個生產基地就建于此。
在金浩茶油給外界的印象中,油茶資源豐富的祁陽縣,好比是金浩茶油的“后花園”。2004年,祁陽被命名“中國油茶之鄉”。
為了發展茶油產業,祁陽縣政府專門成立了 “茶油生產管理辦公室”(簡稱“茶油辦”),掛靠在縣林業局。
茶油辦負責人廖芳稱,油茶林的建設遠跟不上油脂公司的發展速度。近年來,由于農村勞動力外流,無人打理茶林,使得茶林面積減少,加之火災、冰凍等災害,老林面積有減無增。
在老林改造上,因為土地流轉不暢,茶農寧愿守摘低產油茶林,收“露水茶”,也不愿轉讓,直接降低了油茶林的經營效益,制約了油茶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優質品種的栽培,卻遭遇資金困境。一畝優質油茶林需要1500元成本,目前國家政策補足400元左右。優質油茶林需三年到五年方可掛果,而這期間,由于存在干旱、冰凍等不可預計的自然災害在內,油脂加工公司和茶農都有顧慮,不愿意出資承擔風險。
祁陽縣號稱總計有約50萬畝油茶林,其中老林約占42.5萬畝,優質高產林約占2.5萬畝。這些油茶林主要分布在茅竹、觀音灘、白水、大村甸、潘市等17個鄉鎮,其中以茅竹鎮面積為首。
老油茶林產油量在3-5公斤每畝;而優質林可以達到20-40公斤每畝。
在祁陽縣茅竹鎮的上嶺村,一位鄧姓茶農向記者介紹,村上把茶林按人頭分給了村民。自己家只有2個農業戶口,分到的茶林只有4棵茶樹,從山腳到山頂一溜兒上去。“產量不多,我們家去年就收了14斤不到的純茶油,基本上都是自己家吃了。”
和鄧姓茶農一樣,這里多數茶農家生產的茶油,都是自產自食。
在茅竹鎮鎮政府,主管林業的工會邱主席向記者介紹,目前全鎮有茶林面積8萬畝,占祁陽縣約20%油茶林。茅竹鎮的茶林,按照人頭分給了村民,各自采摘、榨油。
茅竹鎮鎮政府辦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鎮上8萬畝茶林里,金浩只占據了很小部分,“約2000畝茶林為金浩出資的改造林”。對于金浩茶油直屬的茶林,茶油辦負責人廖芳稱:“這個面積不好算,他們與茶農的合作形式很多。”
在祁陽縣采購茶籽、散戶茶油的,不僅僅是金浩,還有像銀光糧油等當地有名的茶油加工企業。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油脂專家稱,這些年來湖南油脂企業迅速增加,而油茶基地增加緩慢,老茶林樹勢老化,優質茶林推廣難,直接導致了一些油脂企業收購散戶茶油、茶餅再煉油。
江西一家規模化生產的茶籽油加工商透露,這兩年的市場拓展很快,金浩自己產量不夠,不能保障需求,而從一些小的榨油作坊收購原榨油或者是茶餅再精煉。
搶手的茶餅
茶餅,是油脂油料壓榨加工后的副產品。
使得這些傳統壓榨工藝后的邊角料,變廢為寶,甚至有不小的商業價值,就是“浸出”工藝,也是這次金浩茶油出問題的環節。
國內食用茶油的提取方法有兩種:壓榨法和浸出法。壓榨法是用物理壓榨方式,從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是傳統的提取工藝。散布民間的私人榨油作坊,都是采用土法壓榨。這種方法出油率低、茶油色澤也相對較差,但產品安全。
浸出法是用溶劑從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然后分離出溶劑,最后得出茶油的方法。浸出法的出現補充了傳統壓榨法出油率不高的缺陷,但也因為使用化學物質做溶劑,如何管理好浸出環節、完全分離化學物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企業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同時采用壓榨和浸出兩種方法,即先將油茶籽經過壓榨獲得“壓榨原茶油”,而后對茶餅內殘存的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來,獲得“浸出原茶油”。
上述江西的茶籽油加工商告訴記者,他們公司以壓榨加工為主,一年產出精煉茶籽油1000來噸,浸出法的成品油不到100噸。而當地一些以浸出法為主的加工廠,一年浸出的成品茶油則在2000噸左右。
他告訴記者,壓榨的精煉茶籽油現在售價4.2萬元/噸,而浸出法的成品油只要3.7萬元/噸。這種成本差異,使得一些茶油加工商、貿易商對浸出茶油很有熱情。
記者接觸的油茶產地的經銷商、加工商介紹,有一些茶籽油的加工廠完全采用浸出法生產原茶油,其原料只需用到茶餅。在茶籽歉收之年,甚至是發霉的茶餅,也會成為搶收貨。
湖南衡陽一位茶油個體老板稱,去年他自己榨的茶油賣25元一斤,今年至少要漲到30元以上,因為今年的“茶籽不多”。
祁陽縣觀音灘鎮村民吳某稱,油脂公司或者是中間商販,每年會來鄉下收購2次油茶產物。一次是9月底10月初來挨家挨戶收茶籽,這前后是油茶樹摘果的時候;一次是此后2到3個月時間內,收茶餅。
吳某介紹,自己3畝來茶林實際收入很少,每年就靠賣茶餅換幾個錢,“茶餅按照豐年和歉年不同,價格不同。豐年約4元一塊餅,歉年時候可以賣到10元一塊餅”。“去年干旱太厲害,原本的豐年成了歉年,你看,現在樹上都沒有什么果子”,吳指著房子一側小山上的茶樹說。
他很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將去年的茶餅留到了今年,“今年一定能賣個好價”。吳的茶餅堆在他家的雜房,已經發霉,發霉的茶餅還有人收嗎?吳說:“今年是歉年,肯定會有人搶著要”。
對于發霉的茶餅被搶收,本報從包括榨油廠在內的多個消息來源得到應證。
在祁陽農村,私人投資購買設備、為茶農榨取油籽賺取加工費的私人榨油作坊,隨處可見。
在茅竹鎮鎮政府斜對面不遠處,“柏臘生榨油廠”的人稱,“茶農為了茶餅賣個好價錢,一般將豐年的茶餅積壓在家,待欠年出手”,積壓茶餅保管不善發霉是常見的。
這位人士稱,榨油廠什么油都榨,茶籽、菜籽、花生等,一到收摘季節基本都是手忙腳亂。榨油廠收取的只是加工費,按榨取油籽的重量收費。有時,榨油廠也會收取茶農的茶餅轉手出售,賺取差價,“每年榨油旺季過后,都會有人開車過來收茶餅,他們也只是中間販子,大量收取茶餅后會送往油脂公司”。
金浩公司也在其中。這是一種中間販子從茶農、榨油廠收取茶餅送到油脂公司再煉油的模式。
“快跑”金浩
在很多做油脂油料的人看來,金浩是近兩年茶籽油加工商中表現得最突出的。
中華油脂網主編郭清保稱,在小品種食用油領域,尤其是茶籽油領域,金浩的市場規模和品牌影響力應該是數一數二的。近兩年,金浩茶油廣告宣傳攻勢明顯加大。
2005年,金浩茶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了茶油推介會;2007年,在央視一套中標《新聞聯播》前廣告段位;2009年,又以3000多萬元中標《新聞聯播》前黃金時段廣告位。當年的廣告投入預計在5000多萬元。
在目前的食用油市場,山茶油品牌有近30多種,金龍魚、福臨門等食用油巨頭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山茶油產品。
金浩茶油造勢前后,正是它與風投牽手之際。2008年,金浩引入天圖創投。
對風投來說,通過股權注資農業企業,就是希望對方能夠上市,而后通過公開市場退出。做大規模,是上市的前提之一。
2009年10月,在一次以創業板上市與中小企業融資為主題的論壇上,金浩茶油高層透露,公司正在加速股改,籌備上市,2010年遞交申請材料,三年內在創業板或中小板上市。
同年年底,金浩茶油營銷總公司落戶北京。當時,金浩茶油董事長劉翔浩表示,公司要以北京為戰略制高點,開始全面進軍全國市場的步伐。他稱,金浩的目標是,到2012年實現年銷售30億元,到2020年力爭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元,訂單收購覆蓋基地達200萬畝、輻射帶動油茶基地500萬畝、自建油茶基地100萬畝,
引入風投的兩年中,外界看到的是,金浩茶油的突飛猛進。2010年6月,金浩茶油公司總經理周文輝對外稱,金浩的油茶種植基地,已從兩年前的5萬畝擴充到現在的10萬畝;產能兩年中增長了40%,從原來的4家生產基地通過并購擴充到7家;市場從幾個省份增長到現在的27個省份,產生30多億的油茶份額。
與此同時,政策層面也是一片利好。
2008年10月份,湖南省政府出臺了 《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2009年11月,國務院批準頒布了 《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廣西等主要油茶產出大省,從地方政府到當地企業都非常積極地參與競爭。
企業與政府的熱情,卻在茶林建設上遭遇瓶頸。誠如祁陽縣茶油辦負責人所說,油茶林的建設遠跟不上油脂公司的發展速度。
根據金浩茶油的官方介紹,公司先后在祁陽、益陽、常德、郴州、衡陽及江西省萍鄉等地建有生產基地。而據記者了解,目前湖南宣稱生產山茶油的油脂企業就有金浩、金拓天、山潤、好恰、瑞柏、銀光、賢勝等,而這些企業均位于或有基地位于祁陽、益陽、常德、郴州、衡陽等湖南省內5大油茶基地,足見上游資源競爭之烈。
9月2日晚,本報試圖從金浩茶油方面進一步了解,該公司在上游油茶種植基地、茶籽原料采購方面的詳細情況,以及金浩茶油的具體產能,但是未得到回復。
金浩副總裁周逸平只是強調,企業已經在盡力處理問題產品遺留,當初之所以“秘密召回”,是擔心超標消息一旦公布會影響公司的生產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