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以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細、文化底蘊十足、升值空間巨大備受收藏者青睞。不過,由于年代久遠,流傳下來的明清家具比較稀少,但記者調查發現,在不少大中城市的古玩市場里明清家具卻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店鋪聲稱他們店里的明清家具多得要用大貨車來拉。
古玩市場:所謂清代家具有“新茬”
明清家具由于年代久遠又幾經戰火,流傳至今的已經越來越少,且大多藏于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手里,市場里
一般很難見到,而在長春華聯古玩城里明清家具卻比比皆是。
古玩城里一家名叫聚寶閣的店鋪里擺放著一把交椅,扶手處泛著一層光澤,包銅透著銅綠,看起來很像是一件老舊家具。店鋪負責人說,椅子一對6萬元,是越南黃花梨,有100多年了。市場里有好幾家店鋪老板都聲稱,他們銷售的老舊家具是清代的。一位老板透露,“從我手賣出去的家具,大貨車也得拉五車。”
近年來,明清家具市場成交價屢創新高,一件明清家具少則上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但是這些店鋪銷售的明清家具卻出奇便宜。一對大葉紫檀頂箱柜只叫價20萬元。由于明清家具全是手工制作雕刻,很難出現相同圖案,但市場里有兩家的家具上雕刻的龍頭、鳳尾和祥云圖案幾乎完全相同。記者也發現,這些所謂的清代家具門板上有草白色的“新茬”。
工廠作坊:新家具“做舊”變古董
市場上銷售的明清家具不少來自河北省大城縣,南趙扶鎮就是大城縣的“古典家具之鄉”。在紅發古典家具公司的店鋪里擺放著兩把交椅,與在長春華聯古玩城里看到的那把清代黃花梨交椅非常相似,但這里只賣3000元一對。老板說,“全國各地古玩市場里銷售的明清家具,絕大部分是從這
里批發出去的。”老板透露,老舊家具都是當地工廠和作坊生產。
大城縣鑫藝家具公司就是一家專門生產老舊家具的廠家,在這里記者目睹了所謂的“清代家具”的全部生產過程。
工人們首先是按照設計要求對木材進行初步加工,家具制作、圖案雕刻都采用機械化。生產“明清家具”的關鍵是對新家具進行“做舊”,第一步就是用石灰燒,“把老的表面燒出來,就更像老的了。”“做舊”要經過20多道工續,需要幾天時間才能完成。為了讓普通木材家具看起來更像大葉紫檀,用石灰“燒”過后接下來還要“染”色。一位工人將黑色液體高錳酸鉀噴灑在家具上,家具很快被“染”成黑紅色,看上去像紫檀。
為了讓家具看起來更有古舊感、厚重感和滄桑感,“染”色后的家具還要進行進一步加工。面粉煮開后添加進黑漆。攪拌均勻后還要加入一種經過研磨后的細土。土與黑顏色混合在一起,就有一種像老家具擦出來的黑皮。
就這樣經過石灰燒、高錳酸鉀染色、刷漿抹泥、拋光打磨二十多道工序后,一對新頂箱柜搖身一變成了所謂的“清代家具”。出廠價一般在兩三萬左右,到了古玩市場則身價倍增,經銷商往往以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價錢售出。
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
炮制過程
石灰燒、高錳酸鉀染色、刷漿抹泥、拋光打磨
身價倍增
出廠價兩三萬元左右,古玩市場賣價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