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超女選手王貝整形致死經曝光后,引起社會對醫療美容行業的一連串質疑。
業內人士透露,醫生走穴是行內的潛規則。走穴的醫生中,有很多人是沒有資質的,有些甚至根本不是整容醫生,只是內科或外科醫生,但是會到非法開設的小整容院里去做手術。“如果對醫療美容機構進行認真詳查,還會發現很多不規范的地方”。
研究者稱,目前全國擁有美容機構超過300余萬家門店,其中40%左右屬于醫療美容范疇,但僅有不足10%的美容機構擁有醫療實力,而擁有醫療美容從業資質的機構更是少之又少。
醫療美容法規滯后、監管不力被認為是醫療美容行業亂象的兩大主因。專家認為,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在職能上管辦不分導致了監管難
□特別調查
本報記者任雪 實習生蔣新軍
又一個生命帶著對美麗的憧憬和遺憾隕落。本月15日,曾經的超女選手王貝走進湖北武漢中墺整形醫院,接受面部磨合手術,卻不想美麗尚來不及綻放就已凋零。各方消息證實,王貝因整形手術而死亡。而僅僅就在3天前,48歲的陳華(化名)在北京榮軍醫院也因整容致窒息死亡。
王貝整形術后死亡事件發生后,衛生部責成湖北省衛生廳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就在公眾等待這一調查處理結果之時,一連串對醫療美容行業的問號破空而來。記者了解到,圍繞醫療美容行業的一系列問號,并非因王貝之死而產生,而是早已存在。
致力于醫療產業研究的唐堯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目前醫療美容已成為繼住房、汽車、旅游、電子通訊之后的第五大消費熱點,在快速的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的問題。那么,何時才能讓這些問題的解決不以死亡為代價?《法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醫生走穴問題非常嚴重。走穴的醫生中,有很多人是沒有資質的,有些甚至根本不是整容醫生,只是內科或外科醫生,但是會到非法開設的小整容院里去做手術,并和他們私人分成
據報道稱,給王貝進行整容手術的武漢中墺整形醫院,在公開資料上顯示為,醫院的執業資格證上的名稱系“武漢中墺醫療美容門診部”。當地衛生局局長承認,“門診部”與“醫院”這兩個概念并不相同,頒證機構也不一樣,中墺整形確實存在違規行為。
而這樣的違規行為僅僅是醫療美容機構違規操作的冰山一角。
據媒體報道,給王貝主刀的醫生汪良明,是在廣東省廣州市注冊行醫資格的,卻在湖北省武漢市行醫一年多。關于汪良明異地行醫是否備案的問題,目前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在上述的另一起整容致死事件中,為陳華做整容手術的主刀醫生名叫馬福順,陳華出事的醫院名為北京榮軍醫院。而北京市衛生局執業醫師信息查詢結果顯示,馬福順的執業地點為北京邦定美容整形外科門診部。
北京邦定美容整形連鎖機構的工作人員證實,馬福順確實是該院醫生,事發當日還正常上班,但在下午3時就離開了。對此,該院一科室主任表示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將加強監管。這名主任同時還表示,醫生走穴是行內的潛規則。
在北京市朝陽區從事美容行業的劉女士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走穴的醫生中,有很多人是沒有資質的,有些甚至根本不是整容醫生,只是內科或外科醫生,但是會到非法開設的小整容院里去做手術,并和他們私人分成。
“醫生走穴問題非常嚴重。在所謂的‘周末醫生’中,還有不少是大專家。衛生部對這個問題也有相關規定,但是落實并不到位。”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衛生法專家卓小勤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如果對醫療美容機構進行認真詳查,還會發現很多不規范的地方。”劉女士說,很多醫療美容機構為求生存,都和當地的衛生局、醫院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目前全國擁有美容機構超過300余萬家門店,其中40%左右屬于醫療美容范疇,但僅有不足10%的美容機構擁有醫療實力,而擁有醫療美容從業資質的機構更是少之又少
唐堯告訴記者,醫療美容業分為3類:大中型公立醫院、單一實體醫療美容醫院和連鎖經營醫療美容醫院。目前全國擁有美容機構超過300余萬家門店,其中40%左右屬于醫療美容范疇,但僅有不足10%的美容機構擁有醫療實力,而擁有醫療美容從業資質的機構更是少之又少。與此同時,醫療美容年消費額卻在500億元至1000億元之間,增長速度快,由此引發醫療美容產業結構水平低、數量極多而規模小、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缺乏行業標準、監管不到位等問題。
據介紹,就在王貝事件發生前不久,衛生部第一次在醫療衛生系統內就醫療整形美容行業發展問題召開專門會議。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在會議上提出,醫療整形美容機構良莠不齊,目前僅有一部分機構的專業資質達到了法規規章標準,部分機構既不能達標,從業人員又不能出具相應的執業證書,甚至醫用設備、材料不符合國家要求。
在這次會議上,馬曉偉還提到,某省會城市的衛生監督部門對11家醫療機構的醫療美容科室資質進行抽查審核,只有不到半數醫院的科室達到標準。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醫療美容行業的問題遠不止這些。
唐堯告訴記者,他在做行業調研時發現,我國現有行業規模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經嚴格專業訓練的整形醫生在未來若干年仍將嚴重不足;無證行醫、跨專業行醫、非法行醫、廣告虛夸等現象大量存在。
雖然目前醫療美容行業存在法規內容滯后等客觀問題,但是毋庸置疑,監管不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管理者和管理相對人的關系并不明晰,在職能上管辦不分導致監管難
王貝事件發生之后,衛生部即表示一直高度重視醫療美容管理工作,曾于2001年年底制定下發了《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于2009年制訂下發了《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將醫療美容技術進行分級管理。
“但是我國缺乏醫療整形美容行業的整體規劃,同時現有的相關法規內容滯后,有待進一步修訂、細化。”唐堯說。
卓小勤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醫療美容行業標準不細化,這在整個醫療行業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樣醫療事故鑒定的余地和空間就大一些”。
對于此間談論甚多的醫療美容行業標準規范問題,馬曉偉曾表示,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次醫療整形美容行業現狀調查,制定切實可行的適合我國國情的《醫療整形美容行業發展規劃綱要》,同時要完善和落實醫療整形美容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統一行業技術操作方法和程序,推動和規范臨床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專業技術。要把貫徹《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和《美容醫療機構、醫療美容科(室)基本標準(試行)》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它們在機構設置、人員準入、執業規則、保障醫療質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雖然目前醫療美容行業存在法規內容滯后等客觀問題,但是毋庸置疑,監管不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整形美容行業對各種手術都有管理規范,但是落實不夠到位。”卓小勤說。
對于監管缺位的問題,卓小勤認為,我國以公立醫院為主導,實際上是衛生行政部門在經營管理,管理者和管理相對人的關系并不明晰,在職能上管辦不分導致監管難。
他建議,國家應該加強醫政監管,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應該把管理者和管理相對人的關系理順,不宜既做經營管理者又做監督執法者,這樣會帶來利益沖突。
“在醫療美容行業的監管完善上,最重要的是解決思路問題,醫療整容行業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行業監管體制。”卓小勤舉例說,像英聯邦的醫師公會等行業協會,由具有立法授權的公權力協會組織,對會員有裁決權,其生命力在于自律。
唐堯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要解決醫療整容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需要加強監管和自律雙管齊下,這樣才能有效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保障公眾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