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暫扣涉嫌染色花椒
新聞背后
4月29日,繼上海染色饅頭后,又一起食品染色事件被重慶媒體曝出——花椒涂染“羅丹明B”。
作為老百姓來講,“婆婆”是誰不重要,“婆婆”有幾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哪怕只有一個“婆婆”,只要能降得住食品領域的“妖魔鬼怪”就行。
次日上午,成都市民李先生反映,3月份,他在西南食品城幫戰友買花椒時,曾見過涉嫌染色的花椒。
“染色花椒潛入成都了?”隨即,我到該食品城暗訪,的確發現了一些花椒梗和花椒內殼呈藍色。
那么,這些花椒是否有問題?5月6日,我從工商部門了解到,9日將會出檢測報告。
讀者報料看到涉嫌染色花椒
與李先生電話溝通時,我反復追問:“說花椒染色,你有沒有證據?”
李先生說,他老家江蘇人制做粉時,為了讓粉好看一些,常使用染料上色。幾乎家家戶戶都接觸過染料,他從小就熟悉染料。挑選花椒時,他特別留意到,有的青花椒上還殘留著染料。“藍藍的,很扎眼。”他說,但如果不仔細看,很難分辨出來。
于是,我與李先生相約,趁他午休的空當,兩人一道去西南食品城暗訪。
親眼目睹花椒內殼呈藍色
那天中午,太陽特別大,我與李先生挨家逐戶抓起青花椒辨認。
在第十幾個探訪的攤位,李先生從一麻袋青花椒里,揪出了3粒肉眼可看得見殘留染料的青花椒。
我們隨意裝了一些花椒樣品,留了一張名片,繼續搜尋。又搜尋了好幾家店鋪后,李先生發現一麻袋青花椒有問題。我用手一捏,感覺不像別的花椒那么干燥,有些油。再仔細看,有些花椒梗和花椒內殼呈藍色。
“婆婆”是誰不重要只要降住“妖魔鬼怪”
與一名基層行政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交流時,對方說,商家的道德在滑坡,這讓他們的監管也很惱火。
市場出現有毒有害食品,固然與道德滑坡有關,但如果監管不起作用,或者起的作用很小,恐怕道德就只有繼續滑到底,直至跌進無底深淵。
我了解到,涉及農產品的監管分了好幾段。總體而言,農產品質量由農業部門監管;如果產品在生產車間,管轄權是質監部門;農產品進入餐飲場所,“婆婆”變成衛生部門;農產品在市場時,“婆婆”又是工商部門。
昨日,有媒體報道,“食品安全的管理,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從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組成部門來看,目前對外正式公布的有13個。”作為老百姓來講,“婆婆”是誰不重要,“婆婆”有幾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哪怕只有一個“婆婆”,只要能降得住食品領域的“妖魔鬼怪”就行。
華西都市報記者席秦嶺攝影雷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