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是火鍋的消費旺季,親朋好友坐在一起邊吃邊聊其樂融融。火鍋種類較多,其中以海鮮、畜禽肉、菇類、蔬菜類為主,但火鍋原料若未經妥善處理或徹底煮熟,食用后會引發疾病。最近一段時期省消協就接到此類近30起。鑒于此,省消協12月2日發出消費警示,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吃火鍋當心吃出“火鍋病”。
警示稱,省消協在處理相關時發現,引發“火鍋病”的主要因素與消費者吃了不衛生或沒煮熟的海鮮、肉品有關。旋毛蟲多寄生在豬、牛、羊的身上,如吃了未熟透的肉類,旋毛蟲便會進入人體,身體就會感覺不適,并伴有嘔吐、腹瀉、頭痛及高燒等不良反應。因此提醒消費者吃火鍋時,生、熟食品要分開處理,要分開使用兩套筷子;避免在桌上擺放過多食物,防止交叉污染;食品原料在徹底洗凈、煮食前應確保已完全解凍,蔬菜洗后應再浸于清水中半小時以上;每次加添水或湯汁后,應待開鍋后再次食用;水產品應放在沸水中烹煮最少五分鐘; 畜禽肉中心溫度須達70℃,并持續烹煮最少兩分鐘,待肉熟后食用。
本報記者 張繼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