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漲價多源于炒作
粽子漲價的原因在于原材料的漲價,而原材料的漲價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北京二商集團食品產業部部長杜占斌認為,這其中不乏炒作的成分。“主要還是對市場嚴重的估計不足。現在是市場經濟,供需平衡,糖價已由3000多元一噸漲到5000多元一噸,漲了將近一倍,這就帶動了所有冷飲食品包括與涉糖有關的產品成本都漲,如果僅漲一兩百元,企業還能有消化能力,多了就難做到了,所以價格必須要調。”
杜占斌說,現在雜糧價格上漲,帶動粽子價格的上漲,因為粽子本身是微利的,只能是成本多少,順加多少。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洪濤教授也持相近的觀點。他說,雜糧、糧食總供給和總需求沒有什么問題。從品種結構來講,綠豆是一個小品種。歷來小品種的價格就容易被用來炒作,就像股票一樣,股票規模比較大的就沒辦法炒,小規模(市值)的股票就容易炒。綠豆也是這樣,反映出來就是有些人炒來炒去。實際從前一段時間來看,綠豆甚至出現有價無市,價格雖然很高但交易量并沒有隨之而上升。
洪濤認為,端午節來臨,一些雜糧具有季節性的價格因素,如糯米、紅棗、黏米、蓮子等可能隨著季節而相應地上漲一些,這是允許的。但是統一性的價格上漲應該是有規矩的,應避免價格上漲對消費者產生影響。在洪濤看來,炒作的本身是暴利現象。大眾化的粽子的價格不應該上漲,至少上漲的幅度應該受到控制,所以,價格規范是當前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他表示,價格杠桿的調整對流通環節是有好處的,但過度的價格波動對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是沒有好處的。
粽子市場前景看好
據測算,目前我國月餅市場空間達到100多億元,而粽子市場大致在20億至30億元。
這一數據雖然無法將眾多小店前店后廠銷售的粽子囊括在內,但相較于月餅,粽子市場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端午節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后,粽子市場有了明顯的改觀。無論是稻香村、五芳齋這樣的老字號,還是思念、三全這樣的新貴,在這一市場上均著力頗多,就連餐飲企業也紛紛試水粽子市場,更加昭示出粽子市場競爭的激烈。
現在,粽子產品已不止于傳統文化的衍生品,儼然步入休閑食品的行列。粽子市場發展前景值得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