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迷失的10年
你編寫的任何一個程序,都必須圍繞著Windows或者現有產品,這使你開發產品的速度不得不減緩下來。
1995年8月24日,微軟推出新一代PC操作系統--Windows 95,開啟了屬于它的輝煌時代。
為了盡早獲得正版操作系統,人們從午夜開始排隊。在倫敦,微軟自己掏錢給用戶買報紙;在紐約,帝國大廈裝點成微軟標志性的紅黃綠三色;在多倫多,國家電視塔上掛起了巨幅廣告。"如果你看了Windows 95,你就會認同它是技術性與穩定性的巨大突破。"一向嚴肅的Gartner分析師尼爾·麥克唐納(Neil MacDonald)也不吝贊美。
2年后,Windows 95操作系統占據了美國PC市場86.3%的市場份額,同一時期,蘋果Mac操作系統市場份額僅有4.6%。
微軟的成績震驚了華爾街,也讓微軟公司創始人、時任公司CEO比爾·蓋茨(Bill Gates)對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搭建起來的軟件帝國的前景過于自信,以致微軟錯過了互聯網的頭班車。
一著被動,處處被動。因為微軟缺少先天的互聯網基因,鮑爾默在移動互聯網大潮前也是渾然不覺。
比爾·蓋茨的失策
"重塑PC"是微軟工程師們一直以來的愿望。
1997年,他們在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小說《 銀河系漫游指南》中找到靈感,這是一本"囊括銀河系所有知識"的書。他們相信,只要能夠將信息轉化為被識別的數據,幻想就能變為現實。電子書因此成為承載微軟工程師愿望的第一個載體。
1998年,工程師們完成了電子書原型機的設計。"倘若能夠得到蓋茨的認可,這款設備就能在1999年推出。"電子書開發團隊創始人之一史蒂夫·斯通(Steve Stone)回憶說。
這個時間,整整比亞馬遜電子書Kindle的推出時間早了8年。如果實現,不僅今天的電子書市場將是另一種局面,平板電腦市場也可能呈現不同的景象。
但歷史沒有如果。當電子書研發團隊把原型機拿到蓋茨面前時,被后者徹底地否定。"蓋茨并不喜歡該電子書的用戶界面,因為它與Windows的用戶界面并不一樣。"史蒂夫·斯通說。
Windows的用戶界面顯示為漂浮圖標,但對書本來說,漂浮的圖標必定影響閱讀體驗,這讓蓋茨頗為不快。他隨后宣布解散電子書開發團隊,并取消其直接匯報產品的資格,人員被編入Office軟件的開發團隊當中。
回顧往昔,史蒂夫·斯通依舊難以釋懷,"Windows就是上帝,一切都得圍著Windows轉。領導不僅認為簡化型用戶界面的移動計算創意不重要,還極力扼殺此類項目。"
比爾·蓋茨應該為此感到后悔。后來在2007年11月19日,亞馬遜推出第一代電子書Kindle。據稱產品在6小時內被一搶而空,當年實現全球銷售110萬臺,市場規模達到2.44億美元。到了2010年,Kindle徹底紅遍全球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預測,2012年全球電子書閱讀器出貨量將達到982萬部。
微軟公司早期的開發人員認為,蓋茨對移動市場的偏見有深刻的歷史根源。
80年代末,業界曾掀起一陣"基于筆的電腦"熱。1991年,微軟推出"針對筆電腦的Windows"軟件及幾款搭載微軟Windows系統的移動設備--PenWindows平板電腦。但這些反響并不熱烈,因為主流電腦仍然是基于鍵盤的設備。蓋茨因此得出"觸摸屏設備永遠不可能與鍵盤競爭"的結論,也就埋下電子閱讀器夭折的伏筆。
不過,微軟的工程師們并沒放棄夢想。在2002年和2006年,先后推出平板電腦Tablet PC和Origami Q1,惠普、三星電子、東芝及宏碁這樣的硬件制造商也加入進微軟的合作陣營。但是,高昂的價格、與筆相容性差的體驗,讓消費者望而卻步。而微軟未能真正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沒有意識到建立在鼠標和鍵盤基礎上的Windows才是阻礙他們開拓移動領域的最大桎梏。
2008年,微軟再次啟動了平板電腦項目"Courier",并由微軟游戲領域旗艦產品Xbox 360之父J·阿拉德(J Allard)領導。與老派微軟人不同,阿拉德沒有執著于傳統的Windows模式,他把重點放在內容創作上,并把這款產品設定為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群設計的,建筑師可以用這個小工具來描畫建筑圖紙,作家則可以用它寫稿。"該設備并不是為了成為計算機的替代品;它是為了與個人電腦形成互補。"美國科技網站Gizmodo曾形容其為:"一切超乎你的想象。"不過,這款產品再一次被鐘愛Windows的蓋茨否定。微軟錯過了最后一個引領移動互聯的機會。
2010年5月,微軟宣布終止Courier計劃。4個月后,蘋果第一代平板電腦iPad正式上市,隨即在全球掀起平板電腦旋風,當年銷售就達到1760萬臺。至今,蘋果已發布4代平板電腦,今年第三季度占據該市場50.4%的份額。
"你編寫的任何一個程序,都必須圍繞著Windows或者現有產品。這令人感到非常困惑。"一位微軟工程師感嘆,"就這一點,讓你開發產品的速度減緩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