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聯想有這樣的一個獨立的組織結構做這三件事,因此我們出去投標也好,做客戶的技術介紹也好,聯想的方案是有很深的技術含量,我們背后有一大堆的技術支撐,包括方案的支持,包括我們對這個行業、對這個技術的理解能夠說服客戶,這是聯想的一個核心競爭力。
三年后做全球的服務器三強
記者:金融信息化是大的發展趨勢,聯想也具有自身的競爭優勢。從戰略角度來講,聯想未來在這方面是不是有長遠的規劃和愿景呢?
童夫堯:從聯想本身的戰略來看,其實我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聯想我們這個團隊或者聯想商用大客戶業務占整個中國市場份額的50%以上,臺式機甚至更高,65%。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想能不能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或者上升空間有多大,同時除了PC之外,聯想還能做什么。
因此,我們覺得在這么高的一個市場份額的情況下,聯想應該更加關注于客戶體驗。所以,我們在三年前提出了CEMS這個概念,你可以看到我們自從這個概念提出之后,聯想在金融行業,在一些比較大的戰略性行業從來不去談PC銷售,更多的是談客戶的痛點和瓶頸在哪里,聯想能夠幫你做什么。
所以,從這點就可以看出聯想所有的產品營銷、研發以及未來從傳統硬件銷售更加關注于提升客戶的體驗。因此后端的價值鏈也做了一系列更新和整合。這是從戰略上來看。
記者:具體是什么?如何落地呢?
童夫堯:除了終端設備之外,我們今年在全球開始推企業級產品,推服務器。大家知道,在國內市場聯想的萬全服務器今年改成了ThinkServer,說明聯想未來的戰略在加大投資于我們的企業級產品。
我可以告訴你,我們內部有一個計劃是聯想企業級產品在三年以后要在全球位于前三強。與此同時,我們跟EMC又進行了合作,我們成立了一個合資公司,由聯想控股,我們跟EMC在明年初會有聯合品牌推出,做企業級的存儲。另外,如果你關注一下聯想最近的并購,我們在幾個月前并購了一家美國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專門做云計算的。
從一系列戰略的調整可以看到,聯想進攻保衛戰略的同時,我們在商用消費和商用領域各自會有非常清晰的戰略和具體的投資計劃,目的就是由此來提升客戶的滿意度,關注于客戶體驗,當然,同時也更好地提高聯想產品以及解決方案的溢價。
記者:目前,客戶有什么評價,是否認同?
童夫堯:說到客戶評價,就拿今天我從客戶現場得到的反饋是,很多人只知道聯想以前是做PC的,沒想到有這么豐富多彩的解決方案,這是原話。包括我們的競爭對手。我自己親身參與的很多項目,很多客戶都跟我說,聯想能不能交鑰匙,你除了PC之外,還有什么,我們企業、客戶愿意跟聯想做一個戰略聯盟,我把我的要求告訴你,你給我一個解決方案。
在聯想內部,我們把售前的咨詢、售中的銷售過程以及增值服務,包括一系列金融服務比如租賃等全部放在一起,形成一個能夠覆蓋客戶產品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告訴大家,聯想正在轉型,而且從近期的結果來看,我們的轉型還是比較成功的。當然,這個轉型是指能夠更加關注于客戶體驗,除了硬件之外能夠提供IT方案、IT服務和IT配套支持。
記者:剛才您談到聯想要做覆蓋客戶產品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包括軟硬件,要做大做強,進入世界前三強。如何理解您所說的產品生命周期覆蓋?
童夫堯:客戶產品生命周期覆蓋是從產品全價值鏈角度來看的,包括研發、營銷、售前端、銷售端、物流和服務。
我們先看研發,以前沒有人認為聯想是一個服務器研發能力很強的公司,我們同意,但是這幾年這些聲音越來越少。從市場份額上可以看到,有幾個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14.1%,曾經在中國的第一梯隊是IBM、惠普、戴爾,聯想是第二梯隊的第一名,現在再看第一、第二梯隊差距不是特別明顯,說明這幾年我們的增長是非常迅猛的。
我們的研發能力在不斷投入,現在中國、日本、美國這三個地方我們差不多有3000多名工程師,這次尤其跟EMC戰略聯盟之后,EMC會有更專業、更強的研發團隊進入聯想,共同進行存儲和服務器的研發。
從戰略重視角度來看,公司開始在研發端投入大量的資源,包括EPG。EPG在聯想內部就是后面的BU,就是產品集團,IPG就是消費的idea系列,TPG是Think系列,EPG是最新成立的企業產品集團,這個研發人員的人數不會低于1000人,大量的投入會在這個團隊上。所以從研發上,我覺得要體現出聯想的決心。
第二就是營銷。整個營銷體系,聯想現在在中國有相當完整的前端服務器的4P整合服務營銷團隊,跟上游供應商、下游合作伙伴進行一級合作,包括方案、資源整合,給到sales更多的銷售工具,并且對這些sales不斷地進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