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租交了、押金交了,經紀人卻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是一位外地網友在北京的租房遭遇。2011年2月,這名網友將3個月的房租,外加一個月押金,交給了一名房產經紀人。沒過幾天,房主上門勒令限期搬走,原因是房東將房子讓這家中介代理出租,而中介和經紀人卻沒有給房東租金。這名網友聯系經紀人,發現電話已打不通。
在北京,活躍著8萬名左右的房屋中介經紀人,但北京中介行業協會的統計數字表明,約有一半的從業人員沒有相關資格證書,對這部分從業人員,如何監管成了一個難題。
入職無門檻
穿上西服誰都能干
無證從業在國外房產中介行業中是明令禁止的,在國內,是否也必須持證上崗呢?近日,記者以求職者的名義應聘了一家中等規模的中介公司。
表明來意之后,一位身著正裝的管理人員指派了一名主管對記者進行了面試。面試在門店前臺進行,這名主管并沒有對記者的基本情況詳細詢問,也沒有對工作能力提任何要求,直接就向記者交代了日常工作流程,“不輪班的時候,我們就是在網上找一找出租和買賣的房子,不用出去找房源,直接電話聯系就行了,這一行沒什么難的,主要就是與客戶溝通……”
“那入職需要經紀人從業資格證嗎?”
“不需要,我們店面已經有兩個了。”
簡單交流之后,這名主管告訴記者,如果想來就把簡歷和身份證帶過來就行了。
記者隨后電話采訪了另外一家房產公司,其招聘人員也告訴記者,公司沒有學歷和從業證書的要求,房產中介行業門檻低,主要看個人表現,在詢問面試需要準備什么材料時,他說只需身份證即可。在隨后的采訪中,有經紀人向記者透露,“當初在某知名地產公司工作時,經理說,你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我開個金杯去西站能拉一車人回來,穿上西服就能干這活。”
據了解,本市除鏈家、我愛我家等知名公司對從業人員有高中以上、最好大專以上學歷要求外,其他公司基本是“無”門檻入行。
從業無證書
有證沒證區別不大
五道口華清嘉園附近,林林總總的中介機構有將近十個。記者以租房者身份走進一家中介公司,受到了經紀人小宋的熱情招待。帶記者看了兩處房源后,他告訴記者,“這處房子如果想租,合同跟我們老總簽,他會給你留身份證復印件。”“那他有沒有從業資格證呢?”對于這個問題,小宋沒有答復。
“你們干這一行不需要什么證書嗎?”
“不需要。這一行門檻低,誰都能進。這一地區老外多,你要是會說外語,賺的就更多。”小宋這樣說。
隨后記者又來到附近另一家地產公司。這家門店差不多有十多人的規模,門店內展示著營業執照和兩個經紀人執業資格證,在問到接待的經紀人是否有從業資格證時,一位工作人員說,“我們都是剛進公司,六月份才能考試,我們公司要求比較嚴格,必須得考,多一個證每個月可以多一兩百塊錢。”
記者緊接著來到上地的幾家中介公司進行暗訪,發現這些公司的接待人員多是剛入行的新人,并沒有從業資格證,公司也沒有要求必須有這個證兒。
由于行業需求很大,經紀人流動很快,記者發現各門店新人較多,處于“練兵”階段,還不具備考證資格,但多數知名中介公司對員工持證上崗還有比較規范要求,而普通小中介公司則利益至上,有證沒證都一樣。
行業膨脹快
無證人員至少一半
近幾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迅速發展,房產中介成為了一個迅速膨脹的朝陽行業,也是一個賺“快錢”的行業?焖贁U張使得行業對從業人員的需求量大增,而低成本的人海戰術更有助于業績的提高。
據中介行業協會副會長周宗楚介紹,注冊一個房產經紀公司需要4張北京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建設部和人事部)頒發的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證書,分支機構則只要有2張即可。 現在北京地產中介從業人員數量已經達到了5至8萬人,持證人員是4萬多人(其中有40%沒有從事地產經紀實務工作)。這樣一折算,現在北京市持證上崗從事房產經紀工作的人員比例僅為30%到50%。4萬持證人包括全國經紀人證、北京市經紀人證、經紀協理證,根據本市相關規定,簽合同要求1個北京市經紀人或2個協理來簽,其他無證人員可從事帶人看房、促進成交等輔助性工作。
因成立經紀公司對經紀人資格證書有要求,一些中小中介難以達標,但又有業務擴張需求,短期需要增開多家店面,急需足夠量的房地產經紀人證進行注冊,中介市場中就催生了一種 “租證業”,即有需求的公司向一些有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證的人,租賃他們的證書,進行注冊,每個證支付5000元至15000元不等的租賃費,但實際上持證人與這家公司沒有雇傭關系。
我愛我家副總胡景暉表示,政府要求門店必須有一定數量的房地產經紀人證,是要求該經紀人能對公司的經紀行為負責,而這種租證行為卻讓經紀人證形同虛設,如果出了事,這種靠租證注冊的公司明顯靠不住的。
服務無監管
一人一證暫難實現
在一些房地產市場發展成熟的國家,房產經紀人是受人尊敬的職業。但在國內,由于就業門檻低,從業人員魚龍混雜,經紀人的口碑并不好。
在網上,經常會看到房主、租戶貼出“中介勿擾”的警示,堅決與其劃清界限,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對二手房所知不多,服務意識較弱,整個地產經紀人的素質顯然沒有得到消費者的充分信任。甚至還有一些“黑中介”打著房東的旗號,將中介費、房租和押金一并收入囊中,并把租房者緊緊掐在手上,找個理由就能將租戶趕出門,沒收押金。更有一些從業人員打著公司的名號,在騙取租房者的租房定金之后就辭職消失。
朝陽法院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客戶與中介的糾紛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中介經紀人欺瞞客戶,故意隱瞞影響交易的重要信息,或對有特定需求的買受人風險提示不夠而造成的。如有的房子是大家所避諱的“兇宅”;有的待售房屋質量、裝修質量有問題,經常漏水或存在較為明顯的裝修污染;還有的是必要生活設施情況不符合規范,飲用水質不合格、小區為臨時用水或用電。
此外,還有的經紀人未如實詳盡向其有落戶上學等特殊需求的購房人解讀有關政策,提示諸如學區劃片會變化、該住房內尚有戶口未遷出、落戶居住需達一定年限等種種因素。這些情況下,向中介支付了高昂傭金的買受人勢必要向中介公司追責,雙方的爭議在所難免。一旦出現問題,一些中介公司往往把責任推到某個已離職的經紀人身上,而這個經紀人又沒有相關的資格證書和相應信息,造成審判機關對一些關鍵事實難以查清,影響到當事人合法利益的維護。
在目前這種行業現實中,房產中介的經紀人主要是靠傭金來獲取收入,而無證人員又占到了從業人員的大多數,一邊是高傭金的誘惑,一邊是沒有經過備案和整改培訓的無證從業水準,這就為不良中介及經紀人不擇手段損害消費者利益埋下了諸多隱患。
有專家建議,要想地產中介行業能健康發展,除了提高地產中介行業的入行門檻外,同時也要提高地產經紀人的入行門檻,比如實現“一人一證”。根據北京的相關規定,對持證經紀人是實行動態監管的,從業人員受投訴的違規行為達到一定積分時,可以對其暫停注冊,并向社會公示,但對無證人員,相關部門則無從管理,只能靠其公司、個人自我監督。
對此,中介協會副會長周宗楚表示,由于行業人員流動性很快,在現階段要求經紀人員“一人一證”,全部持證上崗是不現實的,離那一步,還有一段距離,但管理部門可以要求協助經紀人從事業務的其他從業員登記,納入管理范圍。該類人員只能從事輔助工作,不得單獨簽署經紀服務合同。
在現有的條件下,租房者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呢?周宗楚說:“小型中介機構扣押金、房租等不規范行為需要各種社會力量的制約。目前北京具有房屋租賃代理資格并在建委繳納保證金的公司共有31家,租房者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注意查看中介公司是否有繳納保證金的證明,可從市建委或中介協會網站查詢,如果該公司在交易中出現不規范行為,其繳納的保證金將可用于先行賠付,這樣消費者權益的保障性更大一些。”
另外,簽訂合同時租房者要仔細閱讀合同內容,并要求中介方由具有經紀人執業資格或者兩名經紀人協理的人員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