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舵 劉德炳)自限購等樓市調控政策出臺以來,3月份北京一二手房成交基本延續低量態勢。分析人士指出,樓市成交量下降是價格下跌的前提,未來“穩中有降”的房價控制目標看起來并非遙不可及,但價格的實質性下跌依賴政策的持續落實。
據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最新統計,今年一季度,北京一手住宅成交20700多套,與去年四季度相比下跌了近40%,是近三年來一季度成交的最低值。
北京鏈家地產監測顯示,自2月16日北京出臺樓市新政“京15條”以來,下半個季度(2月17日—3月31日)一手住宅成交量僅為5500套左右,約為一季度一手住宅成交總量的四分之一,下半個季度一手住宅交易環比大幅下滑。其中,3月份北京期房住宅成交量接近5000套,同比下降了44%。
據21世紀不動產監測,一季度北京市二手房成交全線下降,其中通州區二手房下降4成。3月份,北京市二手住宅累計成交11102套,同比下降了50%。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的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滑幅度均超過50%;通州區最為嚴重,下降近八成。
記者走訪發現,已有一些項目或房源出現較大幅度降價。據美聯地產工作人員介紹,位于北京東三環外的后現代城一套房源由此前的每平方米35000元降至每平方米30000元左右,降幅超過10%。
不過,鏈家地產、中原地產等多家房產中介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北京一二手房整體上還未出現明顯的價格調整。
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的成交狀況來看,北京樓市調控政策已經起到了明顯效果。一般“量在價先”,日前北京出臺房價調控目標,首提“降”字,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對此輪調控效果的信心。
21世紀不動產集團市場總監林蕾說:“由于新增住宅供應少、貨幣供應量仍然較高,目前很多區域房價仍然堅挺,不過一旦政策落實力度持續加強,二季度末市場將很可能遭遇價格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