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便宜了,政策寬松了,開發商又重新上門來要貸款了。但是上面卡得很嚴,前一段時間猛增的天量信貸中,這些普通開發商能拿到手里的額度寥寥無幾。”一位民生銀行地產金融部的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5月6日,央行發布了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顯示,一季度國內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8%;到3月末,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的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3%,開發商在這次信貸盛宴中似乎并未分到太多。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信貸猛增后不良貸款的增加,以及開發商資本金比例的下調對銀行信貸風險的沖擊,或許會讓銀行在其后發放開發貸款時更加投鼠忌器。
不良貸款將會增加
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在近日發布了《2009金融不良資產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2009年信貸風險最高是房地產業,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的規模將增加,大幅增加的時間為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下半年,屆時處置不良資產的緊迫性將大大增加。
“去年市場長期積累的融資需求旺盛,短時期內爆發后,難免泥沙俱下,不良貸款的規模也會突然增加。”一位央行宏觀研究員對本報記者表示。
該研究員認為,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目標的差異是導致不良貸款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很多地方性的國企或者民企不具備貸款資質,但是由于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掛鉤,地方政府往往采用政府信用擔保,給地方金融機構施加壓力和影響,以至于很多不合規的不良貸款滋生。”
事實上,根據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的調查發現,很多商業銀行都承認新增不良貸款會增加,而且賬面不良貸款低估了實際風險。連央行也在報告中承認,今年3月份貸款猛增一定程度上受到商業銀行季末考核等因素影響,有“沖時點”的成分。4月份以至未來幾個月,金融機構和企業都需要一段時間“消化”,不僅僅是消化貸款,也要消化其中潛伏的風險。
信貸風險之虞
除了不良貸款增加引起銀行的警惕之外,11個行業資本金比例的下調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銀行信貸風險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商品住房開發商自有資金比例由35%下降至30%,在讓眾多中小開發商歡呼雀躍的同時,其孕育的風險也需理性對待。
盡管銀行還在等待調低資本金比例的細則,但有些部門已經做好了應對風險的準備。據媒體報道,部分銀行甚至要求開發商暫時以容易變現的抵押物、票據等來填充5%的現金比例,名義上自有資金比例下調,但在操作層面依然維持35%的安全比例。
銀行的謹慎已經讓開發商準備歡慶的手停在半空,不少人士擔心不良貸款的增加和資本金比例的下調會讓銀行更加惜貸。
“盡管銀行應該對風險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能因噎廢食,就此排斥開發商的貸款申請。”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其實對銀行來說,比起去細究開發商的資質和自有資金比例,信貸大起大落后的風險平衡才是更值得關注的焦點。一季度信貸的洶涌勢頭在4月有所收斂,信貸增幅出現大幅回落,直至月末才出現放量跡象,而5大行的貸款余額相對于3月則呈現負增長。
“ 從目前的撥備覆蓋率來看,商業銀行的風險還不至于上升得很快,而且絕大部分集中在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機構身上。對于銀行來說亟待解決的是,如何做到專而精,以深入擅長的領域去對沖傳統業務帶來的風險。”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金融風險研究中心博士沈洪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