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家和網“中國房地產的災后重建”論壇上,房地產界有關專家呼吁,“中國在災后重建中可以借鑒日本經驗,在提高建筑抗震標準同時,就建筑質量進行立法。”
在汶川地震發生后,國家發改委本月初正式宣布,國家汶川地震災后重建規劃組已經成立,計劃用3個月的時間完成前期工作和災后重建的總體規劃,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災后重建的主要任務。
作為災后重建主要涉及領域之一,房地產行業如何在災后重建中實現突破性提升,引發各界的思考。全國房地產設計聯盟常務副秘書長王玉清表示,在災后重建中,建筑物需要考慮所建地的地質結構,一定要避開地震斷裂帶。此外,建立建筑質量跟蹤機制,實現開發商對建筑的終身負責制。
王玉清的建議得到家和網總裁劉乾坤的強烈“共鳴”。劉乾坤表示,近鄰日本防范地震災害的經驗值得引進,作為一個地震多發國家,日本對建筑質量有苛刻要求,“日本《建筑基準法》要求開發商每年要對建筑進行年檢,在建筑的施工圖紙、項目報批上都有整套程序。此外,日本建筑的整體抗震標準遠遠高于國際通行標準”。